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有两种类型,即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纵观战后卅多年来两类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实际存在的一个总趋势,就是由传统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逐步向“在市场调节基础上的计划指导”靠近。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结构”、“储蓄和外贸两大缺口”等经济特性的情况下,考察和分析这一趋势,有助于掌握它们“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粮食流通既不能彻底放弃计划调节,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因此,我国粮食流通唯有力求促成计划长处与市场长处的有机结合,形成推动粮食经济均衡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合力才是坦途。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可以结合已经无须赘言,需进一步探讨的是如何深化认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搞好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 一、辩证关系 在粮食流通领域,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其辩证关系主要指: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的市场应是国家计划为主导、宏观调控、组织有序的市场,而不是放任自流、无政府状态的市场,计划应是以市场为基础、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3.
王冰 《开发研究》1992,(3):8-11
<正> 对我国不发达地区,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状况、经济的组织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结构的协调程度,探讨和研究我国不发达地区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方式、度、结合的发展阶段上与发达地区的差异,阐明不发达地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特殊性,是不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4.
朱解放 《特区经济》2012,(3):130-13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计划调节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的和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林凌 《特区经济》1993,(3):17-20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做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无论把重点理解为有计划还是理解为商品经济,实质上都没有脱离计划与市场板块结合的窠臼。1992年,小平同志继1991年上海讲话之后,再一次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中国在改革的取向上走出了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死胡  相似文献   

6.
一工资模式反映了工资的性质、地位、职能、功能和作用的统一;反映了工资的管理、运行和量化变动规则的统一;反映了工资的管理、运行和量化变动规则的统一。在不同的环境下,根据不同的目的与要求,参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工资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运用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一角落,人们已淡化了计划与市场的姓“社”、姓“资”问题,更加重视计划调节与  相似文献   

7.
国营商业批发企业赖以植根的土壤近年来发生极大变化:从纯粹的计划转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形态,再转为市场经济。这一变化使国营商业批发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要求的小批量多样化经营与国营商业批发企业传统的经营性质与经营模式产生了严蘑抵触,从而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其次,受多种经济成份的批发企业冲击,国营商业批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原先的主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何按照这个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来改进国民经济管理,确实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今年三月间,省计划学会筹备组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要我讲讲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只讲计划管理、计划调节、计划控制,不讲市场调节,完全排除市场机制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依据改革的精神,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认为应该尊重和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把市场机制(即依据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也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社会主义经济特性来讲,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看,要求市场调节,从社会化大生产看要求计划调节。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既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基本制度问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志至今还这样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而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计划机制。“计划”与“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有三种不同类型: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而是统一起来看,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市场机制,而在于这个市场机制是否有计划性。任何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节的方式或手段,最终都表现为对市场的调节。“市场调节”这个提法本身就欠妥,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列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 第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对象性的东西,它只能是调节的客体,不能是调节的主体。大家知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市场行为,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也就是讲对市场  相似文献   

11.
公平 透明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收入分配的手段逐渐从行政调节转向主要由市场调节;就业机会增加、投资渠道多样,居民收入来源实现多元化;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被打破,能者多劳多得,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差距拉开,按劳分配得到较好贯彻。但是,目前我国毕竟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起步阶段,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调节的机制和调控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需待解决。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有: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与某些方面的平均主义及大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福建省无论在经济管理的制度还是生产方式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确实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及广东、福建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区后,市场调节的比重急剧增加,给宏观经济管理特别是新的经济秩序的建立提出一系列亟需解决的课题。我们认为研究沿海地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方式不但对福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有直接帮助,而且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生产关系上,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运行机制上,由单一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并存。然而,我们的改革目前尚处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双重体制并存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由于劳动市  相似文献   

14.
方倩琳 《发展》2007,(6):115-116
本文试图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分析西部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在由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的过程中,西部高校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稳定和吸引人才,从而推动西部高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程恩富 《上海改革》1991,(6):16-17,44
以往,人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可概括为板块论、渗透论,胶体论,层次论,梯度论,主辅论、二次调节论等,这些在理论上都不够准确,在实际操作上也暴露出不少弊病。本文主张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建立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的功能性结合模式,以适应公有制条件下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井 《南方经济》2012,(4):73-74
一、“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 从改革开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导向和目标模式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层包括元老,认识上有分歧,理论界和政界有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意见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一种主张占上风,影响着中央决策.党中央文件先后提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提法虽然变过多次,但实质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理论界则先批判商品经济,后批判市场经济,认为都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高尚全新著《论计划与市场》,是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为配合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而出版的一本专著。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计划与市场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应当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应当使二者有机结合,建立起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早在1987年11月16日,本书作者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都是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规律性的方式和手  相似文献   

18.
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就提出了“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问题。 1982年春节期间,陈云同志约请国家计委负责同志座谈,正式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对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  相似文献   

19.
张友凯 《特区经济》1992,(3):21-22,28
<正>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适应这种经济的需要,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然而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立足于计划还是立足于市场,是计划第一性还是市场第一性,仍是一个尚未取得共识的理论问题。在当前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和讨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时,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一理论前提。笔者认为,不能用“对立论”或“兼容论”的观点来描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而应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理直气壮地承认市场第一性、计划第二性。简要地说,二者的关系是:市场属于经济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第一性的;计划属于经济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第二性的;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又反作用于市场,计划对市场的能动作用归根结  相似文献   

20.
从广东省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及与1992年投入产出表和其它相关资料的比较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已经基本具备了启动和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宏观经济形态和条件;亦表明省委、省政府作出广东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决策是科学的、及时的。但同时资料也反映出广东省宏观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方面尚有不少阻滞现代化进程的棘手问题和矛盾,需高度重视并及早应对。起航:风正一帆悬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广东已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由工业化起步到踏人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转变。从1997年投入产出表解读的信息显示,广东宏观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已具备了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形态和条件。1.宏观经济结构已具有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形态。据199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资料,全省三次产业在社会总产出中的比重分别为7.37%、67.24%和25.39%,与1960年日本开始向现代化高速迈进初期的8.5%、66.7%和24.8%极为相似。同年,广东省三次产业产出在中间投入中的分布是4.95%、70.30%和24.75%,应该说还优于日本1960年时的14.36%、71.28%和14.36%。而从出口外向度(出口/GDP按投入产出资料计。以下未作特别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