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6—1.8亿之多,到1993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的约为3865.5万人。如果按照近年来的发展状况,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2.3—2.5亿人。严峻的事实已充分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不仅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焦点问题,而且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制约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呈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是我国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陈添生 《福建经济》1991,(5):31-32,9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闽东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人力资源丰富,但呈出“高数量低能效”特点,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很大难度,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闽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探索闽东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赖晓璐 《辽宁经济》2007,(10):20-20
地域间转移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更有利于我国目前国情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目前农业劳动力过剩情况严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国家,"十五"期末我国有农业过剩劳动力2亿多,可以判断,随着今后人口增长和农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市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原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兼业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就已存在,表现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以农为主,自给自足。但其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转移方式,却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创新刘鸿明目前,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大约2亿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在这2亿人中,有大约6000多万人已离开农村,跨省区流动打工,形成庞大的流动过剩人口─-"民工潮";另外,尚有1亿多人滞留在农村中,构成潜在...  相似文献   

15.
16.
赵兴兰 《魅力中国》2010,(26):84-84
本文通过对遵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证分析,提出遵义地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使遵义地区农村经济得到活跃,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也为新农村建设和走城市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孙培山 《辽宁经济》1997,(11):16-16
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适时、适量、有序化转移,需要明确转移的指导思想,确立转移的总体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总体模式的确立,应当基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采取的基本策略。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客观环境和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第一,总人口基数大,非农业人口比例低。农业人口群体庞大,此乃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母体(源泉)。到1995年底为止,全省总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33%,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55.49:44.51。因此,按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尤其是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对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实行源泉控制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孙梁 《辽宁经济》2004,(8):18-18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国民产品和劳动中均占有很大比重。在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较为低下。改革开放初,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与生产努力程度相联系,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和农业发展结构的变化调整,加之农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下滑,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