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影响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触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起了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浓厚兴趣。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在亚太经济合作问题上,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对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在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加深发展的趋势中,亚太经济将以何种态势与国际竞争,无疑是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亚太经济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世界经济中心是否转到亚太地区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合作问题研究”为国家“七五”重点研究项目,有十几位亚太问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分门别类对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贸易、资本、科技、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进行了预测。经过三年的努力,写出了题为《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分析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亚太经济合作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亚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所有贸易、经济交往活动;人狭义上讲,是亚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协商、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合作。前一种合作一般是通过企业之间自发的经济贸易业务活动体现出来;后一种合作则一般是通过国家、地区之间的协商、协调或通过各类亚太地区合作组织协商、协  相似文献   

5.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前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从六十年代开始酝酿,经过七十和八十年代探索,至今已走过30年,但仍没有出现成为现实的契机。从历史进程看,亚太经济合作不仅没有停止过,而且有时发展还是较快的。其间,亚太经济合作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亚太地区大范围的经济合作即环太经济合作发展进程缓慢,目前仍处于一种无形的合作状态。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就有人提出建立范围广泛的环太平洋经济共同体构想,其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其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点是外向型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沿海地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亚太地区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内地,因此,将东部沿海地区置于亚太经济合作圈内来作其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致认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它不仅在过去的20年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在21世纪,也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历史将证明了21世纪是亚太世纪这个论断。然而就亚太地区而言,里面也包括几个层次。最广泛的概念是环太平洋地区。一般指西太平洋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一般所说的亚太经济合作,实际上也包括几个层次,一是指就环太平洋地区而言的经济合作,更多的是指西太平洋地区,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合文着重讨论有关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急剧变化对亚太经济合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九十年代亚太经济合作将表现出种种新的特点。 一、国际形势新发展对亚太经济合作的影响 1.国际政治缓和的潮流波及亚太地区,亚太政治安全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合作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亚太经济合作的讨论,在我国学术界以及世界上都进行了很长时期,尤其是自1984、85年美国和东盟国家对合作的态度由冷淡转向积极以来,亚太经济合作正从议论缓步走入现实。在今后几年中,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太平洋各国,尤其是在东盟会遇到各种困难的条件下,亚太经济合作将会如何迈步呢?若要对此做准确的判断,必须先对短期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做一个分析,从而得出目前被日、美等国推作经济合作主导,对合作起关键作用的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向。因为从长远经济发展角度看,合作是个必然的趋势,那么近期经济发展趋向对它的作用,就是十分关键的了。  相似文献   

10.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经济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亚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日本为早日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使亚太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面临着各种经济性及非经济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亚太纵横吴能远 亚太地区经济台作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商德文 试论国际投资的三投{;l式睾韦继云 当前国际外汇交易市场发展变化的几个新趋势唐海燕 关系亚洲经济与合作的成就与问题万光 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探讨赵春明 略论。亚洲四小”通货膨胀率的高涨及其成困陈鲁直 亚太地区概念形成的社会文化因京俞其锐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张舒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陈亚温 亚洲。四小”对外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孝长久 亚洲再刨辉煌与亚太经济合作张乐育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房师杰 王圳 地位的变迁与角色的重塑——浅折中国在亚太经济台作中…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亚太经济研究动向及其论争茅店月去年,我国学术界对亚太地区经济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发展势头.反映在研究成果上、不仅所撰写的论文、专著数量较多、题材广泛,而且层次深入。其中,在探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与趋势时,同它有关的理论较多,而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东南亚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头兵的深圳,应迎头赶上西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快列车”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是亚太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又依赖于该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80%是同亚太地区国家进行的。自本世纪60~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按经济发展出现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第二阶梯以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阶梯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5年,第一阶梯将其劳动密集型继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给第二阶梯,从而使之“成龙”。现在,新一轮的资本、产业、技术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部分成员国都是APEC的成员国,对APEC的态度比较接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推动APEC的发展进程中,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因此在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APEC方式及走向产生积极影响。作为亚太成员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平台,强化APEC方式,在构建亚太经济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这是日本对外经济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它在这一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很值得重视。七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世人瞩目,与大西洋地区经济的不景气恰成鲜明的对照。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日趋活跃,逐步走向具体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华南经济圈"与"图们江开发区"的比较研究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金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并进的过程中,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由单一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不同,亚太地区由以"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理事会"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7.
谈东北亚经济合作,人们首先遇到的是东北亚的地理范围如何界定的问题。我认为东北亚地区只应包括日本、中国(含港、台)韩国和俄罗斯、蒙古与朝鲜六个国家,其中俄罗斯还只是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1.东北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在当今世界上亚太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东亚则是亚太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在东亚,东北亚又是经济实力最强和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被誉为“东亚奇迹”。正是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亚太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而构成东亚经济奇迹的,不仅是6O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与亚太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合作蓬勃发展。虽然,一些亚太经济合作设想将中国排除在其合作伙伴之外,但中国的广阔市场正在吸引亚太各国或地区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其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关系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改变过去闭关锁国或半闭关锁国状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逐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建立和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速了“四化”建设步伐。特别是逐步开放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国内经济循环的基础上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带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地处西太平洋地区核心地带,土地面积占亚太地区的近半,人口占亚太地区的70%余,虽经济实力还不很强大,但与亚太各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千分频繁,特别是实行对  相似文献   

19.
亚太经济合作构想产生于6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亚太经济合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加速发展及亚太区域内各经济实体间相互依赖日深的情况下,区内各成员国(地区)加快经济合作步伐。建立适当的贸易、投资和总体经济协商对话机制已刻不容缓。 一、亚太经济合作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亚太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发展中心,其中尤其是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如何开展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在这其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现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