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滕云 《民营科技》2011,(12):336-336
大型购物中心空间首先由建筑构件围合成特定的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又由墙、柱、窗、门、天花、地面等空间的界面联结构成。不同的空间形态有不同的表情。在购物中心中,由于空间本身的特点,商品和摆放商品的货架、展台、橱窗,还有介绍商品和商店的招牌、广告等都对整个空间的个性和表情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人在空间中的感觉以及对商业空间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城市中施工区域狭窄,作业面受限情况下,研究利用处理后的灌注桩连接墙体作为明挖现浇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外模板,结合预铺反粘外防水卷材施工工艺,采用轻便的钢制工具式导墙模板进行综合管廊导墙施工,并采用管廊模板台车作为管廊导墙以上结构主体的内模板支撑结构进行管廊施工的新工艺。该方法可以大量减少用工人数,大量降低人工成本,施工效率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好,且施工中无需采用对拉螺栓,防水效果好,并减少交通封闭空间与时间,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言两拍     
《东南置业》2002,(2):8-9
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套型:按不同使用的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居住空间: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卧室:供居住睡眠、休息的空间。使用面积: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9):106-107
麦垛山井田地处鸳鸯湖矿区最南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复杂型,采用主斜-副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回风立井辅助水平(西侧)连接处施工至冻结管位置,岩层受扰动发生了沿D21冻结管淋水、涌水、冒顶事故,涌水量最大达80m3/h。对此,麦垛山煤矿采用了浇筑止浆墙注浆堵水方案,成功封堵了冻结管环形空间出水,确保了回风立井与回风立井辅助水平西侧连接处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导刊》2012,(6):112-115
项目名称:流行美首发空间1ST(FIRST STAGE) 项目地址:广州TIT创意园创意大道6号 项目面积:600平方米 时尚创意工场、首发博物馆、时光墙、造型画廊……经过一年的精心"打扮",由生活方式美学空间导入者杨函憬担纲项目总顾问,扉建筑艺术总监叶敏加盟室内和家具设计,首饰设计师张小川负责艺术装置设计,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林欣杰呈现新媒体装置,让老旧的纺织机械厂车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流行美首发空间一个"发梦"的舞台。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设计师的巧思妙想之下,一个承载着美丽和梦想的舞台徐徐启动……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论是分析村镇公共空间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从三元空间论的认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社会生产与空间演变的关系,可将荫城镇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村落集聚、镇域衰落、新镇再造三个阶段。通过引入叙事分析的逻辑,利用叙事线索中故事层与讲述层的关系,将故事发生的背景、事件和人物与表述过程中的叙事结构、情境和语言逐一对应,从三元空间论中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三个层面出发,来分析比较荫城古镇与新镇之间不同的叙事方式,并对当地乡村城镇化过程中新老空间发展的平衡提出相应策略。三元空间与叙事理论的结合,有助于人们从新角度审视当前的村镇空间,分析其中不断变化的物、事、人,以及由村民所叙述的空间故事。  相似文献   

7.
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加入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形成以空间表述、表述空间、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四者构成的空间生产模型,得出城市边缘区生态空间从空间表述到表述空间的三种路径;在此基础上,构想未来空间的价值实现本体、使用价值内涵、空间新形态以及生态使用价值的交换通道等。  相似文献   

8.
大卫 哈维的空间理论主要包括“空间修复”“空间正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哈维的空间理论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开创了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地理空间理论的新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且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理论所借鉴。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空间发展”是克服资本逻辑下的“空间修复”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发展,必将真正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空间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克服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空间正义以及生态环境的控制,真正实现空间正义可持续发展下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被资本所支配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韩明珍 《中外企业家》2009,(24):100-101
电话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形式。加里.巴克豪斯用现象学方法区分电话的六种空间形式。现象学意义上的空间体验形式具有拉近和疏远两层含义,这一理论方法帮助解释电话中存在的空间体验。电话中的物理空间没有变,心理空间也没有改变,实际上是听觉空间的拉近,电话的空间拉近是意向性的拉近。而电话所具有的疏远性质,使人们远离本真生活,无法实现切近的体验。对邻近空间和遥远空间的错误理解、背景技术的故障和外界的干扰以及电话欺骗都是电话疏远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规划改革的推进,公共空间的打造正在经历新的考验.纵观广州市海珠区,出现了对于公共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空间打造不够高品质、品牌化,人民使用度、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公共空间打造工作的相关情况,借鉴其中的实践经验,通过结合海珠区实情,提出可参考、可应用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经验,作为新时代人民需求普遍提升背景下打造高水准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的前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结构性力量,主体的情感、体验也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种结构与主体双重逻辑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以活力、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空间正义就在于表征着弱势群体空间权益的"差异空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3.
空间是构成建筑内部的重要部分,一个空间的划分类型,直接决定的该空间的所能承载的功能及其特殊的特性。本文从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沈阳城市空间优化与管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是城市为各经济要素的流动、配置、整合所提供的裁体和场所,也是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城市空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寻求空间优化的过程.除资源空间配置的市场机制外,还必须通过科学的空间管治这一有效途径推进城市空间不断优化,使城市成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空间.本文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对城市空间优...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代人”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机器代人”对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的变化也将导致城市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变化.回顾了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变历程,在“技术—产业—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的分析框架下,探讨“机器代人”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机制,依据不同的理论支撑和情景分析,提出交通导向型、科技导向型两种城市空间演变模式,并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三个方面提出初步的规划对策,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违法侵占,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同样制约城市规划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其产生与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居住空间变迁密切相关。目前,拆迁安置社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空间违法侵占现象。拆迁安置空间的形成不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转型中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利共作用的产物,空间违法侵占便产生于这一政治性空间中。以NJ市H社区空间违法侵占为例,以列菲弗空间生产理论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空间再现—空间实践—再现空间"三个层次系统,从国家视角、居民视角及博弈视角分析"规训—反规训"空间生产的逻辑脉络,并为解决空间冲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转型期中国新城问题研究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西方国家、为缓解大城市问题而生的新城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广泛的建设实践,但其在解决城市住房、交通压力的同时,凸显出一系列新城问题。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在物质空间生产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引入空间的生产理论并结合中国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从空间生产者和空间生产机制角度,建立转型期中国新城空间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对空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还原与剖析,以期能为研究中国新城问题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11):67-68
通过空间句法理论核心概念"组构"的论述,并强调了城市系统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对认知的影响,回顾了空间句法理论中关于空间、认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组构对人们城市空间认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区市对外贸易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省区市的整体来看,对外贸易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东部省份具有强强集聚的马太效应,中西部省份具有弱弱集聚的马太效应,东部以及中西部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从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空间效应比较明显,中部地区的空间效应不明显,人均GDP水平、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是影响各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