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在下列四个方面是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第三,  相似文献   

2.
刘大帅  孙刚 《价值工程》2006,25(3):65-67
盈余管理现象在理论界、实务界都受到广泛关注。而盈余管理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契约关系,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安然事件、世界通讯、南方保健到我国的银广夏、科龙事件,会计丑闻接连不断,这些公司不同程度地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美国颁布SOX法案后,使盈余管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从账面盈余管理转向更为隐蔽、不易被计量的真实盈余管理。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抵税效应,且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是企业筹资的首要选择。银行作为债权人会对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作出要求,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违反已有的债务契约,有动机对盈余进行管理。因此,研究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债权人、政府的投资与政策制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契约关系,并提出了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价值均衡观,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契约关系,并提出了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价值均衡观,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7.
盈余管理现象在理论界、实务界都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必然性及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契约的交互作用,指出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并通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契约关系,为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由于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受到盈余操纵所驱动的观点,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对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决定是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为了达到盈余平滑的目的而倾向于对研发支出资本化,但公司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去降低债务契约违约风险的假设没有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现状,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利弊,提出了促进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致使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鉴于此,通过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现状,分析盈余管理的利弊,提出促进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盈余管理即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自身利益为目的,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从解释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过程中,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图的;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利润操纵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合法、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王娱 《新疆审计》2006,(2):44-45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广泛研究的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公众要求如实披露上市公司的盈余。  相似文献   

15.
陈华 《事业财会》2004,(2):53-55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美国会计学斯考特(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equences)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郭凤喜 《河北企业》2006,(12):21-21
关于“盈余管理”的含义,国内一般借鉴美国会计学家威廉姆·斯考特、凯瑟琳·雪珀,以及国内会计学者魏明海、陈建岐、顾兆峰等人的观点。正如陈勇、弓剑炜、荆新所述:“大众传媒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件坏事,他们还比较喜欢采用赢利操纵(earnings ma-nipulation)的概念;而机会主义的管理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研究也持这种观点。本文亦持此观点。”然而,笔者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见解。一、关于“利润”与“盈余”大家知道,“利润”的英文是“profit”,“盈余”的英文是“earnings”。在西方国家,表示企业收益的两…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研究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相关原理,从信息经济学机制设计角度出发,就我国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动因的契约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盈余管理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可以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基于此,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会计学界争论较多的话题,学术界对盈余管理有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一些学者把“盈余管理”作为批判的对象,认为盈余管理活动是欺诈性行为(Goel&Thakor,2003),它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从而损害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盈余管理旨在欺骗误导报表使用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动(Brown,1999)。  相似文献   

20.
赵丽芳 《会计之友》2005,(9A):81-82
契约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契约签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将双方的业务设置在一个信息差异较小,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是企业的外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其充分条件是应计制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必要条件是企业内报酬计划与债务契约的签定。盈余管理主要是处于企业内部信息优势一方的管理者,为了取得报酬契约中的私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调整会计数据的行为。对于盈余管理的认识,存在着正面,负面和中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