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从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发展等五个角度,分析影响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趋势做出综合性评价和判断: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趋势短时期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山东省应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终需求的视角,构建扩展的(进口)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从经济整体及行业部门层面对最终需求以及消费、投资、出口等各类需求的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 (1) 1992-2012年间,最终需求驱动碳排放净增加66.19 亿吨,其中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驱动碳排放增加73.68和44.76亿吨,技术效应减少碳排放51.87亿吨。(2) 从"三驾马车"碳排放"贡献"及变动来看,消费排放份额持续下降,投资、出口排放占比不断上升;(3)从各类需求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分布特征来看,"三驾马车"驱动碳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消费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且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工业,且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河北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论文在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作了全面分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影响有正有负,工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降低了工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有正有负,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降低了能源消费量。最后,从适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快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合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三个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交通能源消费强度、人均GDP、城市化率和汽车增长量等因素,采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全国交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交通碳排放库兹涅兹曲线存在,人均产出、城市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汽车增长量对交通碳排放并不起主要作用。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发挥规模效应、经济效应以及政府效应对未来交通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估算并比较了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传统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的TFP低于传统生产率估算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2)考虑CO2排放对高能耗、密集排放行业的TFP冲击很大,其生产率较低且对实际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也很低;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影响不大,其生产率较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亦高,且促进了广东整体工业TFP的提高;(3)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传统TFP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结构与传统TFP负相关;(4)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为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负相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2009年在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  相似文献   

8.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文章从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产主导的经济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等5个视角分析未来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趋势,可以得出基本判断: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未来10年其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逆转.山东应与全球、全国同步,着眼于优化结构与提高能源技术效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走阶段性减排道路是山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定量测算和分析我国1997-2008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结果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碳强度远高于其他行业,东部发达地区的碳强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并且,各省区的碳强度状况与其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差异及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直接相关。同时,基于LMDI分解方法进行的各省区能耗碳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强度的改善是驱动1997-2008年大部分省区碳强度降低的主导因素,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趋于拉升大部分省区的碳强度。上述两种力量在各省区有着明显不同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能源消费的增长会促进工业产出的增长,但也会阻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利用中国2000—2014年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相关数据,测算能源消费和其他要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并运用LMDI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特征,能源产出弹性接近同期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要素贡献则表现为“资本和能源为主,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为辅”;工业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趋缓;工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得益于各行业普遍的技术进步,但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耗已越来越难;工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降反升,结构因子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负作用。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必须重点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广东、贵州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多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跨区排污权交易与区内排污权交易对地区经济及部门产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模拟了行政干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政策对高能耗生产部门污染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区域内排污权交易,跨区排污权交易对于缓解减排约束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能耗部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了安徽省碳排放的相关问题,在分行业的层面上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得出结论:安徽工业行业经济规模同其碳排放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同其低碳生产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行业的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大,但是能源价格却与碳排放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在R&D活动方面,多数的安徽省工业行业在CCR模型下得分较低,但在BCC模型下相对较优,这表明工业行业的R&D规模效率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SO2排放为指标,分析了1985~2005年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得出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从节能减排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SO2排放数据,将39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中能耗-中污染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这个新的产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SO2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为云南省的生态省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CO2排放影响一直倍受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文章利用200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逻辑分析揭示服务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节能减排的传导机理,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了服务业FDI、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对中国CO2排放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驱使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CO2的排放均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其抑制效应最强,而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则具有加剧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使用投入产出方法,运用北京市2005年、2007—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北京市市内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调出、出口诱发生产的碳排放量以及调入、进口减少的本市碳排放量,并对各部分变动进行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贸易整体上增加了碳排放量,并且调出、调入作用分别大于出口、进口作用;各部分碳排放量靠前的行业一般集中在原材料、燃料及其加工型行业以及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北京市节能减排需要重点增加原材料、燃料及其加工型行业以及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进口,减少其调出;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市服务贸易的优势,增加低碳类服务贸易的调出,减少该类服务贸易的进口。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供给不足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能源替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用劳动替代能源空间较大。通过能源价格上升实现节能降耗的空间较大,但会对制造业中各分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就业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市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动态分析了重庆市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度.研究表明,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4部门是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关键产业,应高度重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板块效应和公司规模效应。运用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基于行业和公司规模的差异化收益率的影响,可以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对不同行业股票的差异化影响是明显的,对能源行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材料、运输、材料、公用事业等行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小规模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大于对大规模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区域低碳化经济发展中广泛使用的Kaya公式引入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中,对Kaya公式进行修正和扩展,把影响产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碳强度、规模产业能源强度、单位产出的产业规模比率和产业GDP,解决了产业低碳化发展中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判断问题。以陕西交通运输业为例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节能是陕西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首要的还是节能技术的推广、研发和有效的节能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中国各工业行业进行经济—环境效率的评价与比较,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5~2009年间中国39个工业行业进行了效率测算,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各行业间的差异。在进行超效率DEA评价的过程中,利用工业行业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的社会支付意愿之和代表环境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研究中在涉及环境排放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反映了环境问题对各工业行业不同的效率影响程度。本文根据效率评价结果,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组研究及加权评分,评价结果表明,各工业行业在经济—环境问题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虽然已有部分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多数工业行业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