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资     
《新远见》2010,(3):10-13
"孩奴":养的不是孩子,是"压力"关于"孩奴"的说法,早已在被城市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中流传,"生孩子要理性"的专家观点颇带暗示意味地在传播,"养个孩子要100万元"的恐慌也在悄悄蔓延。在很多家庭的饭桌上,要不要生孩子,已  相似文献   

2.
生与不生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生孩子,历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尽管,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很高,它不单单是指经济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一个中产者家庭里,如果夫妻都忙得跟臭虫似的话,那养孩子绝对是降低他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选择。但人的天性却在时不时地催促他们:养一个吧,养一个吧! 那么,究竟生还是不生?什么时候生?以怎样的方式生?2003年5月,《中国新时代》杂志社通过“要不要孩子”网络调查,求得一份客观答卷。  相似文献   

3.
飞沙 《新前程》2006,(3):86-87
蒋颖,35岁已经是德勤税务合伙人;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和她一同生活在上海。蒋颖说平时忙得脚不着地,现在掰指头一算,才发现从1991年出国到现在,自己也做了不少事。同事说她是个“什么都想要的人”。蒋颖则说自己是个从不耽误时间的人,“享受工作与生活,每天上班不能缺少新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有孩子的时候生孩子。没错,这些都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4.
又到年底了,HR经理的耳旁又开始微风阵阵:"今年CPI上涨了10%啊,以前10元一斤的猪肉也吃不起了!""孩子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每个月要交300元啊,可是孩子想去参加,有什么办法?""房价每季度每平米能涨1000元!凭这点工资,什么时候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生养孩子的成本问题。他认为,父母在生养孩子方面,也在遵循成本,即效益分析方法,这是造成富裕家庭孩子较少,贫困家庭孩子较多这一现象的原因。富裕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有较高的薪水、理想的工作,他们对孩子期望值高,愿意在孩子教育等方面多花钱。因此,生养孩子,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要比贫困家庭的父母高得多。权衡利弊,富裕家庭父母倾向于少生孩子。而贫困家庭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可以低到只在大粥锅里多加一勺水。孩子能活,长大能帮父母干活儿,就是他们对孩子的全部期望,所以他们喜欢多生孩子…  相似文献   

6.
一位父亲因为儿子总纠缠着自己要一起玩,于是他撕下一本杂志上印有世界地图的一页,剪成几十块.交给儿子:"什么时候把世界地图全拼凑好就和你一起玩".他想,即使是成年人,如果不熟悉世界历史知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拼图拼好,更何况一个5岁的孩子呢.当他刚要专心工作的时候,他的儿子拿着已经拼接好的世界地图来找他了,而且拼接的准确无误.他吃惊的问:"你是如何在10分钟内拼好这么复杂的世界地图呢?"儿子说:"这个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把头像拼起来就很容易了,然后反过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在"三鹿牛奶"事件发生后,国人都在思考究竟还能再喝什么的时候.一家企业却"因祸得福",它的产品让人瞬间表睐,它的销量短期骤然猛增,这个产品是豆浆机,这个企业就是杂阳公司.  相似文献   

8.
<正>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的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从内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是一个‘追随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自己付自己的账),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要如此.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是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相似文献   

10.
若没有老人帮忙,孩子的上下学、寒暑假就成了双职工父母过不去的坎,呼吁社区性的托管机构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自从生完孩子就辞职在家带孩子了。"家住丰台区的王女士不无遗憾地说,"虽然我对那份工作非常满意,但没人帮忙带孩子,我别无选择,就只能牺牲了。可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即使熬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也总得有人接送吧?一般公司的上下班时间都会跟幼儿园的时间冲突,很难兼顾,而且,等上了  相似文献   

11.
单之卉 《数据》2012,(1):14-15
正家住城南大兴区的吴女士最近正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为了孩子上学而搬到城里去?可房子惟有以大换小才能负担得起学区房高昂的房价。一面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一面是居住条件的大幅"缩水",吴女士不由得感叹:"什么时候重点小学也能开到咱郊区来啊!"化堵为疏: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2.
生活之友     
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出问题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然而,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1.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2.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  相似文献   

13.
寻找养老房     
购房者自述: 择新家,前思后想琢磨不定我们在老房子里早就住惯了, 一下子要住到别的地方去还真的不习惯,所以选来选去也选不到称心的,市中心的房子我们都觉得太贵,承受不起。但是以后儿子结婚要生孩子,我们带孩子住得太远又不方便,之前我们已经看了好几个  相似文献   

14.
酒过三巡,对面坐着三十多岁没结婚的老姑娘说,她需要安全感的,要一个老公,要一个孩子,最好的生活是给老公生孩子缝衣服做饭吃。已婚男人都点头,安全感对女人太重要了。未婚男人则有点期期艾艾,估计脑子里蹦着脏话:狗屁安全感,不就是房和车么?  相似文献   

15.
一般主管在部门内都是比较强势的,包括我曾经也非常强势.后来听了一堂课,学乖了,学会了什么时候强势,什么时候要示弱,发现示弱的效果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冀萧然 《楼市》2011,(13):60-62
盛夏7月,又到了家长忙着为孩子升学入学操心忙碌的时候。不少开发商或中介公司抓住时机,大打"学区房"这张王牌。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在名校附近到处找房,举家迁移的现象正悄然兴起。"孟母三迁"的现象,昭示着"学区房"无疑成为了时下最刚性的需求之一,可是在挑选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选择一个正确的"学区房"成为了广大家长共同的心愿。  相似文献   

17.
张大春看着病床上睡熟的父亲,不禁想起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幻想过自己孩子的面容、体态、脾气、个性,尤其是命运。在想象自己孩子的时候,张大舂却发现仿佛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变成了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什么时候,品茶成为一种文化风尚.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冒出许多.这种又苦又涩很多人喝不太惯的饮料,如今却广泛地被市民接纳.原因很简单:茶中有文化,许多人"刻苦"喝茶,纯粹就为了"文化"两个字.茶成为文化,自然身价高了起来,况且,料理得好是能添财进宝的,有时尚便有热销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活学活用MBA     
张小平 《英才》2003,(8):66-66
当问道:"你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坐到了这么一个位置上,是否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茅忠群的回答比较有意思:"你说过去的皇帝,他出生在一个皇帝世家,是幸运还是不幸?尤其有些不是做皇帝材料的却要硬着头皮去做皇帝的人?"茅忠群强调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就到学校宿舍去住了,所以在家里呆得时间很少,暑假回去的时候就像客人一样。但血缘关系是任什么也阻隔不了的。1994年茅忠群自上海交大硕士毕业之后,就被父亲"请"回了飞翔集团。在不声不响地呆了一年以后,便开始担任集团的总经理。任职前,他们父子之间曾有过"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如果遇到观点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尽量  相似文献   

20.
当1993年四川名牌战略在巴蜀大地大张旗鼓开始实施的时候,当我们真正要动手创立自己的名牌产品的时候,许多企业和消费者却带着疑虑的眼光翘首观望:四川名牌会是什么水准?名牌战略到底能带来什么? 1994年底,四川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20个调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对首届80个四川名牌产品和1994年争创名牌产品及赶超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