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我国近十年间平均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左右,GDP增长速度在8%—10%,超过经济增长速度8%的货币发行速度;远超货币发行速度不超过经济增长速度3%的合理范围。引发一系列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大宗商品爆炒、蒜你狠、豆你玩等恶劣经济活动现象。因此,货币超发政策已经造成了许多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继续采取人民币超发刺激政策,势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2015年,首先调整货币发行政策,引导货币投向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诸婉婧  张保好 《商》2013,(24):168-168
中国持续超额发行货币,但未引发高通货膨胀,称为“中国通胀之谜”。本文认为中国通胀之谜是由货币的“高存量和低流量”导致的,即超发的货币被投资于低效益或低流通速度的产业和部门,这部分资金的流通速度相对降低,导致中国低通胀和货币超发现象并存。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具有潜在的威胁,货币当局应当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3.
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根本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4月11日央行网站)。关于我国货币是否超发再次成为争论焦点,高物价、高房价的真凶是不是货币超发也成为关注点。先从近十几年M2增长速度分析看,2000年M2约为13万  相似文献   

4.
拉大贫富差距、恶化资源配置、货币超发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恶性通胀或将激化社会矛盾,这四大通胀后遗症正拷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增长放缓风险。现阶段,抗通胀的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保增长,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进行建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经济调整。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财政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增加贷款,把经济搞活,使生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已经造成票子偏多,需要严格控制发行,不能大量增加贷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调整中如何坚持稳定货币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一、货币“超前”增长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银行的信贷投放及社会的货币保有量(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货币形式,下同)也随之迅速增长。令人忧心的一个特征是:贷款和货币总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1984年,我国工农业总  相似文献   

7.
微言大义     
《商界》2010,(12):18-19
倾听你的声音,分享你的智慧 马光远:在制造业发达,大家做实业的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发行10万亿的货币。有8万亿会从“货币”变成“资本”,变成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而现在呢,没有人做实业了,货币转变成”资本”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样发10万亿的货币,只有2万亿变成了资本,有8万亿仍然是货币,这就是通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问题。近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影响下,外汇储备异常增加,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挤压正常的工商业贷款并造成流动性过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出现所谓货币陷阱问题。这种现象提醒经济政策管理当局要关注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一、2010年的贸易顺差不可能造成货币超发2010年CPI上升3.3%、PPI上升5.5%。因为2010年广义货币(M2)计划增加17%、实际增加了19%,很多人相信这次通胀产生于货币超发,并认为贸易顺差带来基础货币被动增加是货币超发的根源,进而把压顺差  相似文献   

10.
重释发债筹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抛弃了以前用以向世人夸耀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幼稚主张,着手运用政府债券这一政策工具,筹集资金,发展经济。1979年开始向国外举债,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特别是本次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以来,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大增,从1994年~1998年,累计发行国债10028亿元,约占全部发行国债的87%。其中,1997年和1998年两年共发国债5640.8亿元,占近18年总发行额的48.9%。1999年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000亿元,2000年的发行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已经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所面临的物价飙升问题,归根揭底还是货币的超发。只是我国与欧美国家稍有不同的是,他们属于主动超发,而我国则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而造成的被动超发。当然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泛滥,固然是造成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但各国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却是所在国政策所能够控制的。我国之所以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对现有的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维护。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政府力图通过人为压低利率促使信用扩张的政策,以此来刺激对外的放贷,以此来确保外国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增大。  相似文献   

12.
货币流动性问题事关国家金融业的安全,更深刻影响甚至主导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之状态。中国目前出现的"货币趋紧"现象,是在实际货币严重超发,M2快速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显著体现了货币流动性不平衡及货币政策导向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对这种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必将影响经济尤其是投资政策的得失成败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从货币流动性趋势的现象来分析其成因、探讨其根源、寻求与其内在规律相一致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商业科技》2014,(17):133-134
货币流动性问题事关国家金融业的安全,更深刻影响甚至主导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之状态。中国目前出现的"货币趋紧"现象,是在实际货币严重超发,M2快速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显著体现了货币流动性不平衡及货币政策导向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对这种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必将影响经济尤其是投资政策的得失成败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从货币流动性趋势的现象来分析其成因、探讨其根源、寻求与其内在规律相一致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超发,治理通胀的政策应坚决而稳妥地货币政策,增加生产.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5.
范建军 《商界》2008,(9):106-106
一切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性通胀”之说,在商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过量,意味着由货币所代表的名义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一中亚五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中亚五国在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国家草创时期之后,政权趋于稳定,经济开始缓慢恢复。最近几年,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许多国家的消费规模已达到或超过独立前的水平。在进行政治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大规模的货币供应量的原因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反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对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大量的外汇储备迫使货币超发以及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笔者针对问题分别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兴起催生了各国中央银行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热潮。本文首先阐述数字货币发展概况、发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数字货币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以及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行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经济学者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只要货币发行的增长率与生产的增长率基本同步,比如生产增长5%,货币发行量也增长5%,那么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①如果货币发行增长率超过了生产增长率,其超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超发"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然而,长期的货币超发却并未导致以CPI衡量的持续通货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之谜"。经典的货币数量论、经济货币化理论以及经济虚拟化理论都曾对这种现象进行过解释。作为对现有解释的一种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视角,对货币超发背景下的物价总水平变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以成为解释"中国之谜"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