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海VS成都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两句词是写给成都和上海的。地图上,成都像软体的深海动物,我叫它“小桃红”,从成都沿江而下1600多公里,就到了上海,这座城市散发出陈年绸缎和檀香的气息,它的颜色是“藕丝褐”。  相似文献   

2.
Q:你的青春跨越了成都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有不同的青春吗?A:在成都,我感受的是浓烈的青春,而在上海,我发现当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已离青春越来越远。后来我悟到了,其实是一种创新力的缺失。城  相似文献   

3.
龚艳 《沪港经济》2009,(5):67-67
Q:你的青春跨越了成都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有不同的青春吗? A:在成都,我感受的是浓烈的青春,而在上海,我发现当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已离青春越来越远。后来我悟到了,其实是一种创新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付敏 《中国西部》2013,(16):64-65
6月6日-8日,成都将成为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香港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这是《财富》论坛第四次落户中国,首次放眼中国西部,第一次与四川成都结缘。那么,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和最有活力的"磁石",此次论坛的落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以及论坛结束  相似文献   

5.
1998年年4月14日下午5时,第二批俄罗斯包机购物旅游团一行60人飞抵成都双流机场,这一批莫斯科--圣彼得堡的"款爷",将在成都逗留9天,领队的女士说:"因为上次首航来蓉时对成都整体印象较好,购物环境不错,我们发现一个'新兴的购物天堂'。"一位女商人说:"我是第二次来成都了,成都的风衣非常漂亮,价格也好,我第一次就买了一百件,回去后还'恋恋不舍',这次又叫上一帮伙伴前来采购"。另有一架载着中亚的客商,由乌鲁木齐转来,据说这18位客商,每人携带了千万美金,前来成都皮革城备货,他们多是第二次来成都了。包机购物,这在成都还…  相似文献   

6.
胡润研究院日前在上海发布"2009中国新贵族消费门槛报告"。胡润研究院调查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沈阳、成都这六个城市的新贵族群体,发布6个城市的新贵族消费门槛报告。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在衣、食、住、行四大消费中,食品消费是一大热点.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安就是抓住了这一热点,做足、做好了"食品"这篇文章,让克莉丝汀这朵奇葩绽放于祖国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小的时候,奶奶住的屋子里有个条案,上面摆着一对瓷瓶。我和邻居伙伴把逮来的蜻蜒放在奶奶屋子的窗户上。手里拿着蜻蜒网在屋子里玩。奶奶告诉我,可别把奶奶的瓷瓶给打坏了!那可是奶奶结婚时保存下来的。我问奶奶它是干什么用的?奶奶告诉我:"它是摆设,也可插掸子用。"从那时起我对瓷瓶有了好奇心。十几年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德育     
为什么学生道德认识高而道德实践能力低?如何避免德育远离生活而产生负效应?怎样使德育不再成为空洞、抽象的说教?如何让那些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变"乖"?或许,你可以在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找到答案。"老师好!"这是我在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听到的一句问候,一句来自该校学生对我这个陌生人的一句普通的问候。行走在美丽的校园,每个与我碰面的同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的"9·11"距离我是遥远的,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它于我,就像一部震撼却不太真实的灾难片;而十年前的"9·11"距我又是如此之近,因为我现在住的地方与世贸大楼仅隔一条哈德逊河,几乎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那片"废墟"。新的大楼破土而出,一天天一层层高大起来,而旧的世贸双子座却并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它在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11.
蔚云娴 《今日重庆》2010,(10):104-104
2000年,我和徐城北先生坐在磁器口的一个茶楼,话题就谈了重庆和成都的比较。徐城北先生是褒扬成都的,觉得那个城市很悠闲,非常适合生活和居住。我当时很着急,希望他不要急于对我们的城市下结论。我说,其实重庆这座城市,绝对不是您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它的韵味是需要你拨开一层砂土才能体会到的——重庆的妙处就跟吃一盆鱼一样。  相似文献   

12.
深圳赛格,东市西来,意欲何为? 有人断言:“中国电脑市场早已形成了北有北京、南有广州、西有成都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各路IT厂商对成都均寄以厚望。” 不错,北京拥有中关村,它是国内最早放飞硅谷梦鸽的地方;广州拥有以太平洋为龙头的23个大的信息市场,它是国内最早形成大规摸的电子贸易集散地;后起之秀成都,也有大大小小14家之多的电脑商城,前不久落成招商的庄士大厦电脑城,在成都科技服务中心和上海赛博之间引发的一场经营权争夺战,更是热炒热卖,将成都的电子市场烘托得浓烟滚滚、烽火连天…… 然而,上海、深圳、南京…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上海货三度风光。4月,大西南中心成都"上海商品博览会"上,2万多种名特优品一展上海货结构调整后的新貌,川人购者如云,订货逾61亿元。  相似文献   

14.
消息不胫而走,不几天,票便告罄。多数是团体订票,零票十分抢手。远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以及成都、重庆,企业、媒体、个人纷纷来电要求订票。武汉一家水运企业千方百计托人代订了10张票;浙江一企业经理放弃去上海的计划专程赶赴成都;福建一老总是在广州获此信息马上转道来蓉;重庆、万县、广汉、绵阳更是捷足先登。人流从四面八方如饥似渴地涌进蓉城花钱"借脑",这种盛况是策划"借脑"工程主办单位始料未及的,这在蓉城还真是一道精彩的风景线哩!3月29日上午新华宾馆人头济济,座无虚席,场面十分热烈。魏杰着重讲了"lops年…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过好几次我和"国宾"都是 "擦肩而过"。记得几年前我从香港到北 京开会,会议期间有一位台湾商人在知 道我是上海人以后,便问我是否知道"上 海国宾"?我原先还以为"国宾"是一家 星级宾馆(后来才知道是一家医疗中 心),差点闹出了笑话。"要体检,找国 宾',这句广告语在上海已经几乎家喻户 晓。你不知道?难道你没有去体检过?" 台商一边对"国宾"大加赞赏,一边用迷 惑的眼光看着我(他可能怀疑我不是上 海人)。还有一次是在香港,一位做服装 生意的杨女士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尽 管这回我没有出洋相,但对"国宾"仍说  相似文献   

16.
<正>从"1小时到成都"到"朝发重庆夕至北京"再到"12天到欧洲"。重庆的"大通道"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运程时间,更是重庆人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1小时到成都,2小时到贵阳,3小时到昆明……朝发重庆,夕至首都;午发重庆,晚至香港;重庆到欧洲,比上海还快20多天……重庆,正进入到"速度经济"时代,"大通道"的建设让昔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闭塞窘境全面改观,重庆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而这也在改变着重庆人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成都的城市宣传语,也是时时刻刻在成都发生的事实。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已经吸引了超过2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  相似文献   

18.
正"小姐,您好!我想兑换泰铢。""抱歉,目前泰铢已经兑完,要等主管来补进。"田先生退后一步,将外币兑换窗口让给了后面排队的市民。仅过了10分钟左右,他就如愿以偿地兑到了1000泰铢。这一幕不是出现在银行和机场,而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换乘"中枢"人民广场站。3月1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开业仅一周的这家外币兑换"便利店",它是首家入驻上海地铁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杨逸尘 《中国经贸》2012,(15):82-82
"多少年来多少次,为了理想在坚持,坚持,再坚持……",这首《坚持》是7月13~ 1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夏季赛"的主题歌,它唱出了众多创业"黑马"们的心声. 据黑马大赛组委会统计,有1173家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报名参加本次夏季赛.经过组委会审核组的严格审核,186家企业进入夏季赛现场参赛,企业集中在TMT、专业服务、消费、制造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南京等创业热点城市.  相似文献   

20.
老朋友宋总打电话来,说想把住的别墅卖了换公寓。"怎么啦?都说由奢入俭难,你老兄是迎难而上?"我半开玩笑地和他打趣。"不是啦,就是觉得有点孤单。""孤单?""原来那套别墅,我住了快五年了,除了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