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好些年了.父老乡亲们在享受越来越丰腴的新农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日渐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农村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整个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相比.量的积累和质的创新还远远不够。农村现有的传统秧歌、戏曲,稀缺的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等.还缺少文化生活应有的魅力和光彩.还不能吸引大多数村民、尤其是大多数农村青年人参与和创造新的农村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肖红梅 《活力》2011,(3):220-220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及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其次,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与乡村相比,有更多的文化集聚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3,(7):F0002-F00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客观上要求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文化、旅游、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方式加以推进。近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以规划为引导,以人才为关键,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典型为先导,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毋庸讳言,乡村文化建设缺物资缺钱。因为缺钱,乡村农村文化示范户、文化大院、村级文化广场和中心、农家书屋等的设备设施,或者短缺或者简陋或者无法维修更新;还有一些地方,基本上就没有文化活动设施。这些都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繁荣,村民们除了看电视或打牌赌博,其他文化活动很少能开展起来。但从春节前后读者给编辑部的来电来信看,乡镇文化生活还不仅仅缺钱,还缺其他一些东西。我们来看朱法飞读者的来信:  相似文献   

5.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是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的基础性瓶颈。其中,城市吸纳了大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性资源,以至于城乡文化资源在总量上,省份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影响着众多农村人口无法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乡村社会的土壤正在消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工业社会需要的新文化模型正在形成,城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正在成为其形成的现实阻碍。所以,探究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对策机制,成为破解三农难题,消除城乡差距,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最终实现广大农村人口文化权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史维学 《活力》2006,(11):20-22
黑河市地处祖国的北部边陲黑龙江畔,与俄罗斯的布拉格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为了把黑河市建设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和中国北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欧亚文化相隔合的滨水生态型现代化边境口岸城市,黑河市委、市政府找准城市建设定位点,紧紧抓住城市建设发展这一有利契机,提出了“城市建设快发展,城建规划有创新,城市思路要超前”这一工作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城区,拓建新城区,拓宽城市路面,建设黑龙江公园,改建步行街,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美化城市环境。历经五年的建设,黑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城市道路笔直宽阔,垂柳成荫,松树林立,花香草绿,黑龙江畔美景如画……  相似文献   

7.
刘捷  何迪斯  刘小印 《活力》2023,(3):150-15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乡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农村进行考察调研,针对农村建设、农民幸福、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将全面展开乡村振兴的工作。广西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优势大,加强广西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改变这种状况,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明确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08,(17):7-8
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社区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通过大力推进广播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包括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产生了很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与发展,进而达到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李媛媛 《乡镇论坛》2010,(11):37-37
“社区故事”是《乡镇论坛》中旬刊的文化生活专栏.栏目内容立足农村,面向农民.重点刊登来自乡村、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故事。为了给读者奉献更高品质的阅读内容.打造精品栏目,现诚向广大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2.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黄俐波 《企业经济》2007,(4):102-104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怎么样?目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待是什么?不精细化调查了解诸如此粪的问题.就开不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精准药方。师正伟和件建峰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为例,深入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庄,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乡村负责人座谈交流,还通过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给出了调查的数据,给关心“三农”文化问题的人士以量化的数据参考。师正伟和仵建峰的调查分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当前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三部分。这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章单独发表。也可一次性发表。限于篇幅,本刊分三次发表.  相似文献   

14.
“原来在这时候打药啊!”“总算知道果子为啥不红了!”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东八里村“乡村影院”里挤满了人.人们正饶有兴致地观看科教片.并时不时讨论几句。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乡村影院”的悄然兴起.正迎合了新型农民的口味。  相似文献   

15.
海西战略小城镇建设注重“环境” 小城镇址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型城市.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和桥梁,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让资金有序回流农村。资金有序回流农村,一靠政策调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二靠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休闲农业(当然包括乡村旅游),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有效路径。休闲农业,为农业经济中的无形资产(如地理景观、山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古镇民居、民俗风情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宽厚平台,是城乡统筹发展、城市支持乡村的有效途径,是欢乐中实现城乡财富转移、农业产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绿色GDP的极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文化根脉都清晰地显现在广大乡村。时至今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在农村的“攻城略地”,乡村的文化气息渐弱,尤其是乡村的学校教育,更加让人感到中国乡村文化的危亡。 理想的乡村学校是一种充满乡间文化气息的场所,这样的学校没有围墙,松散而有致地坐落在村庄或开阔的庄稼地边上;学生们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能帮家里做各种农活儿或家务;如果还有时间,就和小伙伴们去爬树、摸鱼,玩各种自创的游戏或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社区故事”是《乡镇论坛》中旬刊的文化生活专栏,栏目内容立足农村.面向农民,重点刊登来自乡村、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故事。为了给读者奉献更高品质的阅读内容,打造精品栏目.现诚向广大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9.
程丽 《活力》2011,(1):85-85
当前在农村,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和Et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的发展表现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各级政府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绝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到底怎么样?目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待是什么?不精细化调查了解诸如此类的I"*-1题.就开不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精准药方。师正伟和仵建峰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为例,深入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庄,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乡村负责人座谈交流,还通过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给出了调查的数据,给关心“三农”文化问题的人士以量化的数据参考。师正伟和仵建峰的调查分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当前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三部分。这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章单独发表,也可一次性发表。限于篇幅,本刊分三次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