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接受美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接受美学思想指导下,汉语散文英译翻译研究的中心应是目的语读者。要使读者成功地欣赏到散文译文的美学效果,译者应该对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需求、语言审美和文化审美特征方面进行关照.从而使读者能够能动性地接受译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赋予了译者以读者、阐释者及作者的身份,在对原文的翻译、阐释及改写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受到原文作者、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促使译者转换视角,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在旅游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度改译、增译和减译正是基于接受美学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关联理论视角看转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转喻翻译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模式框架内,通过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下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指出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顺应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的审美感受和期待,对原文中所包含的一些异质文化信息进行本土化改造,争取译文读者的接受与认同,使译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具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词汇时,译者很难找到对等的表达。葛浩文在翻译莫言的作品时,不拘泥于原文,采取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7.
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和翻译的解释学原理为理论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介入,即:一、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再创性与理解的历史性;二、译者的文化认同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三、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关照。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能积极、妥当地做到译文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变,充分且灵活地再现原作的意义、风格或神韵。  相似文献   

8.
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指译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对交际语境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相互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语内或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关联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的最佳关联原则,解决了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启发译者在翻译交际的过程中必须扩大与原文作者及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交集,准确传递原文作者意图,实现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最大趋同。  相似文献   

10.
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壮族山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精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独具特色。其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且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其修辞翻译,译者在翻译比喻时应寻找有效关联,翻译双关时应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翻译起兴时应补足译文读者的文化语境,从而有效地将歌词原文言内和言外的意义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与源语文本作者以及译者与译入语文本读者是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使源语文本作者与译入语文本读者成功实现交际.译者主体性并不等同于译者地位,且译著读者越是感受不到译者的存在,越是说明译者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联系原作者、文本与译入语读者的中间纽带。然而,在不同的翻译研究时期,译者角色的定位与其作用的发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译者主体性贯穿着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与文化语境关系密切。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翻译发起人的要求、翻译目的、原文文本类型、译文作者要求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多元系统论虽然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但也有其局限性,即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中国清朝末年三位重要翻译家,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叙事手法三方面的翻译实践活动,说明了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补、省略和改写等策略更好地传递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策略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心目中的读者、与翻译目的相一致的国情和文本的本色。上佳的翻译策略不是归化为主、异化为主或两者并重,而是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翻译中实现译者和作者风格、译文与原文风格的统一是译文成功的关键。翻译时若做到这两方面风格的统一,译文就能内外兼顾,形神兼具,让读者充分领略原著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为跨文化交流中译者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所表现的道德态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首先澄清了中国译学界对韦努蒂的异化理论的误读,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在新闻翻译中的运用,指出二者需要统一起来,以保证新闻翻译在及时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只有在读者积极参与下才能成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在译者积极动态的介入下,将未定性和开放性的文本形成并不完全对等的目的语文本,两者之间同中有异,互补互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