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贸易不平衡最直观的表现是中国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顺差,对美顺差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目前,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93年起美方首次出现对华63亿美元逆差,到2005年逆差额已升至1142亿美元,而同期美方统计的逆差则由1993年的228亿美元升至2005年的2016亿美元。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表面巨大的贸易差额背后又是怎样的利益分配?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博 《科学决策》2007,(12):33-35
1979年中美建交之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年两国双边贸易的统计基本接近。经过10年的发展,中美贸易又跨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中方统计为2627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多,中方顺筹1443亿美元,占全部外贸顺差的98%。同年美方统计双边贸易总额为343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4倍多,其中美国逆差2326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8173亿美元的29%。2007年1—6月,中方统计的对美贸易顺差为739亿美元,占中同全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趋势明显.自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在总体上保持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顺差的趋势明显,如图所示.按照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而按照美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016亿美元.无论从中方统计的数据,还是从美方统计的数据,都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存在,并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趋势明显。自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在总体上保持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顺差的趋势明显,如图所示。按照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而按照美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016亿美元。无论从中方统计的数据,还是从美方统计的数据,都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存在,并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状况不断走向恶化,1971年出现自1888年以来第一次贸易逆差后,除了1973年和1975年外,年年逆差,而且逆差额越来越大。进入八十年代后,贸易逆差发展更迅速。据统计,1971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额为14.33亿美元,而1985年已增加到1484.83亿美元,增长了一百多倍。在美国贸易逆差中,制造业产品占的比重最大。1984年美国制造业产品贸易赤字达830亿美元,占1984年贸易赤字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美国贸易伙伴中,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最严重,1985年达497亿美元。造成美国贸易状况恶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美国国内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国际经济状况与国外市场的限制。从总体上看,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从位居世界第31位,上升到现在的名列世界前茅,而服务贸易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十几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624亿美元,增加了100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0.6%上升到现在占5.1%。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超过了日本。而服务贸易进口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服务贸易逆差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贸易与金融     
泰国对美贸易面临困境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的四年多时间内,泰国对美贸易由巨额顺差转成高额逆差,这是十二年来泰美双边贸易中泰国首次出现逆差。 根据泰国官方统计,1996年上半年泰国对美贸易逆差达19亿美元。泰国去年出口一直衰退,美方不断利用各种藉口禁止泰国产品输入。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1,(12):12-13
日前,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决议,再次认定中国是所谓“汇率操纵国”,认为由于人民币长期低估,造成美国大量工人失业,并使中美贸易失衡,据美方计算,2010年双边贸易美方逆差2520亿美元。因此,提议提高如果人民币不短期大幅度升值,将对中国进口品采取惩罚性关税。  相似文献   

9.
论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美两国从来就没能就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具体规模达成共识。美国不合理的原产地规则、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和途经香港的转口贸易,是造成其对华逆差高估的三大主因。据本文估算,美国高估其对华逆差300亿美元。同时,由于香港的转口贸易,中方也低估了对美顺差200亿美元。中美贸易的实际不平衡规模大致为500多亿美元,介于中方统计数字和美方统计数字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的外汇储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至2003年4月30日止,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第一位是日本,4923亿美元;第二位是中国大陆,3217亿美元(2003年3月末);第三位是欧共体十二国,2552亿美元;第四位是中国台湾,171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贸易保护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借助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持久的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应该是中美双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The passage of the Uruguay Round implementing legislation represents a natural opportunity to review the policy goals of the U.S. import trade laws, to assess how well current laws achieve those objectives, and to explore possible reforms. I argue that there is a variety of policy concerns justifying a circumscribed set of import trade statuses. The relevant U.S. laws, however, have largely become divorced from such national welfare considerations and are now too often a mechanism for furtive protectionism. The Uruguay Round effected some (marginal) improvements but left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the laws unchanged. I discuss possible reforms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关系是WTO安排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双方贸易争端、贸易剩余分配、贸易不均衡缺口、中美和世界福利由中美成本因素、汇率、联合风险偏好、双边贸易不确定性和贸易相关性等五大因素内生决定。在五大因素约束下,中美贸易争端是贸易剩余分配而不是固定分配的争端,是实现双边贸易剩余分配合约修订的手段和反馈机制;贸易剩余分配是争端的目标和激励力量,贸易不平衡作为双边贸易博弈的结果以及争端启动和剩余分配调节的显示信号,指示着双边争端变动的方向。根据本文模型,中美五大因素对双边贸易争端、贸易剩余分配、贸易不平衡、中美与世界福利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具体影响依赖双方五大因素的状态组合。模型模拟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严重损害中国和世界贸易福利而美国则因此受益,因此美国有继续扩大贸易争端和期待人民币升值的激励,中国将面临来自美方更大的贸易争端压力。  相似文献   

15.
贸易问题是美国政党斗争的焦点之一.随着两党所代表利益的变化,美国两大政党对贸易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拟揭示美国两大政党贸易立场的变化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日本异质论及美国"对日修正主义"是日美经贸摩擦延伸至体制领域的重要表现。它既是冷战结束前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变迁的产物,又具有深刻的学术和舆论背景。美国"对日修正主义"者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差异、日本政治经济体制及其相应政策手段的特殊性、美国对日贸易策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理论观点,在美国舆论界、学术界和决策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巍  赵莉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87-122,159
2018年开始,美国对华发起规模空前的贸易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关税战”和“技术战”两个方面。贸易战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明显的利益分化,利益受损方及其在政治体系中的代表力量成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弱贸易战烈度甚至结束贸易战的主要动力。由于美国的产业呈现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在中美贸易战中利益受到损失的产业最终会通过它们所在选区的政治代言人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理解美国产业地理政治的基本特征是理解中美贸易战进程中两国变换采取攻守策略的逻辑基础。作者认为,以产业集中分布为特征的产业地理和以选区为中心的政治地理是理解美国社会利益和政策偏好向联邦政府传导的两把“钥匙”,它们共同构成了塑造联邦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微观利益基础和核心动力机制。由于受损者比获益者更有动力站出来表达利益诉求以影响政府决策,作者在实证部分集中关注美国对华货物出口行业的产业地理政治,分析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国内潜在的反对力量,进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美反制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期美国国内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辩论日益高涨,参议院于4月6日通过一项提议,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到市场水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一律实行27.5%的进口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美之间将要爆发一场“贸易战争”,其结果则是“两败俱伤”。过去20年美国贸易赤字大幅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家,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量的1/4;不仅中国的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而且近年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迅速扩大,使美国成为先进技术产品净进口或贸易赤字国,的确对美国制造业包括先进技术产…  相似文献   

19.
许淑娟 《特区经济》2005,(11):329-330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于2005年1月1日起被正式废止,这对于长期受限的中国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预料到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可能会出现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国政府主动对纺织品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实行出口自动许可管理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防对我国贸易伙伴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对中国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还以“扰乱市场”为由,对中国的纺织品设下了种种的限制措施,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也风起云涌,特别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近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更是纷纷出台,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文章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贸易救济系统、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和鼓励创立自主品牌等,以突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的藩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