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2.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基于此,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借鉴国外监管改革经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框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的重要举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在明晰宏观审慎的主要监管主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框架、制定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4.
经济金融危机的加剧与金融自由化推动监管理念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演进。建立全面的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加大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特点及其政策框架的文献综述,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综述了学者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雅玲 《中国市场》2014,(26):110-111
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管理系统性风险及加强对金融集团监管的重要性。在总结对比金融集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对银行业发展及金融监管采取的改革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要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完善并表监管,有效利用资本充足率工具,协调运用宏、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以加强金融集团监管,促进其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田勇 《中国市场》2010,(24):65-68
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原因是:尽管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谨慎的个体行为,却仍可能会在整体上造成系统性问题,加大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反映了一个失败的组成性问题——不能仅仅通过使每个金融机构和产品安全而使金融体系安全。正确、全面地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忠元 《商业研究》2011,(4):148-152
面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后的市场萎缩和经济低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突出地表现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逾越WTO法则、霸权与强权性贸易干预以及国际投资限制等。贸易保护对WTO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的恢复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积极反制国外贸易保护的同时,我国应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着力点转变和过剩产能消化,注重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发展和区域合作框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出经济的复杂性本质,人们终于认识到"适应性效率"而非"资源配置效率"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基于复杂性思想,本文系统梳理了诺思适应性效率理论并弥补了其不足,并据此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主动国际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而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率先走出了此次危机。近期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抓住机遇推行早已提上日程的人民币国际化。本文以后危机时代这一非常时期为参照,探究了人民币首次主动寻求国际化的政策转向,即从被动国际化转向主动区域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改善、双方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东亚区域合作加强等利好方面,也存在着中国威胁论、双方竞争加剧以及贸易风险加大等不利因素。我国要抓住合作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式异彩纷呈,在优化资源配置、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后危机时代,它们也面临着泡沫经济、过度投机、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等问题。因此,转变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企业主导产业结构,重构企业文化,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拓宽投融资渠道,是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汇率波动是影响FDI流入的重要因素。基于1994~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构建带有金融危机变量的模型和利用邹氏检验法对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FDI流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危机改变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FDI流入之间原有的负相关关系,中国成为外资的"避风港"和外商规避贸易壁垒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有利于FDI流入的两个主要因素。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汇率水平,会增加FDI的流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尽管世界经济已经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恐慌阶段,进入"后危机时期",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积极转型,世界制造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新形势,中国应当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有效启动民需、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益于技术创新的分配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监管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监管理论由盲目模仿走向务实创新,监管制度由零散粗浅走向系统全面,监管治理由"单向约束"走向"双向约束",监管手段由简单粗放走向精细量化,监管效率由边际模糊走向积极凸显,监管地位从默默无闻走向权威积极。银行监管至少将朝着以下四个方向发展:宏观调控的强化促使银行监管重点从单体风险向系统风险方向发展,金融结构的演变促使银行监管体制由分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资本市场的向好促使银行监管手段由传统粗放向专业精细化方向发展,对外开放的影响促使银行监管视角由保障金融安全向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虽然依靠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制止了经济的下滑,但依然没有摆脱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既不符合全球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中国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应紧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采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产业,推行绿色新政,发展碳金融等对策,用低碳经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继红  姜立文 《财贸研究》2012,23(5):112-120
美国银行法施加于包括银行股东、董事在内的机构关联方特殊的法律责任,是其监管者在监管实践中所创制的监管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及公共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就美国银行股东及董事的特殊责任、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会对中国相关金融监管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