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分省分行业两位码水平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分工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制造业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造业已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集聚的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的强化和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分布正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视角,系统考察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能够对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效应对环境污染也起到降低效果;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由此,东部地区应利用先发优势促进制造业集聚向规模化、环境友好的产业集聚模式发展;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制定合理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合理发展来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发挥比较优势 构筑竞争优势——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制造业生产的转移效应导致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大量进入中国,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吸收外商投资地区,中国及江苏省目前的比较优势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技术水平的加工制造业,本文通过对江苏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江苏省完全有条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 相似文献
8.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我们用空间动态外部性描述集聚经济,并分别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劳动创新产出率进行估计.经验研究发现专业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成功率及劳动创新产出率之间均存在倒U形关系;而多样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最突出的正向作用,即多样化最有利于企业创新.与其它类型规模企业相比,多样化水平对占企业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晓硕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3):45-52
动态外部性根据强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利用我国2005—2009年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的动态外部性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来源是不同的;各种动态外部性与产业产出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同地理因素下,地方保护力弱的产业更容易从竞争外部性中受益;地方保护力强、对外依存度低的产业更容易于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多样化外部性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萍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6-158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劳动力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必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效率,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集聚经济、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集中分析了聚集经济以及环境管制下的外商投资区位选择。通过在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到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牺牲环境换发展不是最佳选择,而需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指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中的作用 ,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模型 ,并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 ,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类型三个角度分析了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试验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其经济中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由两翼向中心的移动过程,初步形成中心—外围的发展形态。增长极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是促进其演化的主要动力,提出应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促进经济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控制了银行业竞争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差异后,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加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Critic客观权重赋权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DE指数逐年上升,东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变化趋势,全国30个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高到低可以划分为四个梯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因此,要基于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采取差异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均衡化发展,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宋英娜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6):760-763
比较优势理论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应用中显现出一些缺陷。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尽早确立本国的竞争优势,以避免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尤为重要。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分析了中国建立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过滤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在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发现,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空间相关性可以较好的识别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避免模型设定中的多重共线性。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05-2014年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的中国企业海外制造业子公司数量这一微观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尝试从国家-行业层面验证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制造业投资时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制造业投资时遵循了比较优势,即会将熟练劳动密集度高的行业投资到熟练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而将熟练劳动密集度低的行业投资到熟练劳动丰裕度低的国家.另外,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没有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