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书中.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的新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使之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引言 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金融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孔晖  陈颖 《金融研究》1991,(5):41-45
金融抑制又可称为'金融压制',是美国经济学家E·S·萧和R·I·麦金农在分别创立的'金融深化理论'与'金融压制理论'中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中所分析的一个基本因素。其基本含义是:由于某些缺陷与考虑,国家对金融活动领域进行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实行了某些过份严格的管理措施,致使金融业难以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183;肖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理论,为发展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实行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在转轨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采取的不同的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麦金农教授认为,对于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沿革,重点对麦金农-肖学派和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概念 随着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两个非常重要又很专业的金融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运用这两个指标,可以很直观的衡量一国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成熟程度。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的概念首先源于美国斯坦佛大学著名金融学家麦金农教授写的金融深化理论.用于衡量金融业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与保险业发展 1、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 金融自由化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主张通过“金融深化”来解除金融抑制。这种理论被后人称之为M—S理论。此后,该理论得以扩展,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价格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化和资本帐户自由化。  相似文献   

8.
袁季 《证券导刊》2013,(11):91-95
在金融压抑在中国 金融压抑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 金融压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他认为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理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并提出了废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建议。一般来说,金融压抑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其存在形式主要为利率管制、信贷配额、汇率低估等。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成为近些年金融研究的热点,大有取代数理金融之势,梳理近50年来数理金融到行为金融的发展历程,探究了数理金融和行为金融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数理金融基于严格假设前提,探究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行为金融对数理金融的假设前提提出修正,探究在有限理性和非完全有效市场下的投资者真实决策行为。前者基于理想,后者基于现实;前者探究的是理想情况下应该怎么样,后者探究的是真实情况背后的原因;前者是一种数学推理的逻辑,后者是一种逆向发现的逻辑,后者比前者更切合实践,从而对现实世界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金农和肖提出的利率自由化对经济促进的传导机制存在着三个隐含的前提,即储蓄对实际存款利率富有弹性、储蓄能够畅通地转化为投资以及利率市场化能够改善投资质量,这三个前提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居民、银行、企业三个角度对上述三个前提进行了检验,得出金融堵塞和资金逆配置现象是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在麦金农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在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俞萍 《中国外资》2011,(20):3-5
金融自由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由麦金农和肖提出,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该理论进行金融自由化的实践,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收到效果也各有不同,但期间发生的多次危机却使这波改革浪潮受到质疑,也以事实证明自由化改革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本文在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上,回顾几个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的案例,尝试分析金融改革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试图以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警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 I Mckinnon)和萧(E. S. Shaw)分别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制论"。尽管两人研究的起点和方法各异,但最终都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后人称之为"金融中介论"。该理论认为,金融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过分限制的金融政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他们一反经济学理论偏重经济发展中实物要素如资本积累、人力素质和技术水平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融自由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由麦金农和肖提出,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该理论进行金融自由化的实践,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收到效果也各有不同,但期间发生的多次危机却使这波改革浪潮受到质疑,也以事实证明自由化改革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本文在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上,回顾几个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的案例,尝试分析金融改革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试图以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警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融理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平 《浙江金融》2007,(12):62-63
金融理论、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是带有高度抽象性的、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概括,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引导实践更成熟、更有效率的发  相似文献   

16.
《金融研究》1990,(11):16-2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金融理论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为金融理论研究提出了广泛的课题。11年来,金融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研究的内容广泛,成果丰硕。在这时期,金融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观点五则     
孙柏 《金融博览》2011,(6):38-39
1麦金农: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的难题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在"上海论坛2011"专题学术活动上表示,当下中国面临的是输入性通胀,提高准备金率或发国债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通胀势头。  相似文献   

18.
有效市场假设(EMH)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由于其过于简单的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市场中的金融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日益兴起且影响不断扩大,对EMH形成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证券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融数学是以随机分析为核心,在两次"华尔街革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独立的、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价值的交叉学科。它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理论和方法对金融理论和实践进行数量分析。本文从金融数学的主要理论、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做以概述,以及对金融数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学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正越来越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微观化,研究的重点也由传统的货币银行转向资本市场。我国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应适应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的发展,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改革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