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在明 《亚太经济》2008,(3):96-101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彤 《亚太经济》2007,(1):36-40
本文通过介绍古代泉州港与海丝路各国的农业交流,并阐述华侨、闽籍华商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后福建外向型农业在东盟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以来。双方相继于2005年7月、2007年1月和2009年8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保证了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0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于近日上午举行。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日前表示,10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赵翊 《特区经济》2011,(3):97-99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广西经贸发展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本文通过广西与东盟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广西与东盟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宁凌  尹萌 《港口经济》2006,(6):46-48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连接东盟的最佳海上通道,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拥有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和独特地缘、海缘区位优势的广东省湛江市.湛江,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海上通道的首选地,必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桥头堡.这是历史赋予湛江的机遇,也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进程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订更使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出现了里程碑式的转折。本文在充分阐述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进程与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人们充分认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与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梁继军 《广西经济》2009,(12):15-16,34
在全球经济仍不景气的情况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不断推进,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广西应当抓住机遇,扩大与东盟各国在投资、贸易、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宽各方的发展空间。笔者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概况、东盟各国的产业现状和资源特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不但要重视中国同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与对外投资,还要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汇率合作和货币融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初期要以稳定人民币与东盟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为目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兑换与区域化等问题的研究,使人民币由区域化逐步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冯煜  龚晓莺 《北方经济》2008,(16):82-83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本文以理论分析的手段,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的动态经济效应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