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清 《价值工程》2011,30(25):290-291
陕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同时陕南地区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从这两面入手,分析了陕南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靠后的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基本一致。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与城镇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需求能力弱等因素相关,也受体制性、政策性、阶段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河南省的城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往往被用来表示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2012年河南省城镇总人口达4473万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各地都在经历迅猛的城镇化进程。但各地因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本文以系统聚类模型对能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各省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发展整体水平低,进程缓慢 就我国整体而言,城镇化水平远落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我国GDP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例(非农业水平)已达到88%,城镇化水平按市镇非农业人口的口径计算只有12%,人口的城镇化远远落后于经济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一些矛盾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因为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三个角度建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来测度城镇化水平,通过研究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排名,得出的结论表明:吉林省各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并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兹晖 《人力资源》2011,(10):80-83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城镇化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社会控制的放松,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快车道。30年中,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了约30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即将超过50%。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来看,中国城镇化程度仍然滞后了近10个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建设是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全国水平。在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民族文化内涵、盲目建设没有灵魂的城镇。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是贵州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城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应结合贵州当地的经济特色、资源特色,尤其是民族文化特色,正确选择城镇化建设模式和文化定位,创新文化注入城镇化建设的手段,做到现代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建设协同发展,打造贵州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镇。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区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质量的差别,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是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更深层次的考察.笔者以山东省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运用判断城镇化质量的三个宏观判据,总体上判断了全省城镇化质量所处的基本阶段;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据此分析了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来实证分析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演化趋势;2017年城镇化水平超过50%,开始进入城市社会;到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58.62%,虽然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有所缩小,但仍落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市场化水平,工业化、全球化和城乡差距对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也较大;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落后是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尹泽西  孟妍 《价值工程》2019,38(23):21-23
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高低,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层次。作为与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业,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何协调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城镇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井晓鹏  周杜辉 《城市问题》2011,(7):66-68,9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2008年陕西省83个县的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分异,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陕北、关中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较高,陕南则相对较低,各自区内差异明显。可见,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于县域城镇化水平简单、实用,且有效避免了人工赋权的主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成渝产业带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产业带包括成都、原重庆、自贡、内江、资阳五市及其所辖的8个县级市和22个县,它是我国五大城镇密集区之一,也是川渝两省市用用至西部地区发展势头看好的经济走廓。本文在对成渝产业带城镇化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14,(3):39-39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首都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北京城镇化率已达86.2%,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产业结构也与高收入国家基本一致。目前,北京城镇化水平仅比上海低3.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