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贺的诗歌,“只字片语,必新必奇”。文章通过对李贺心理的分析,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探讨和把握他“呕心沥血,另辟蹊径,笔补造化,诗超物象”的创作原则,从而赏析诗人所创造的神奇而美妙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2.
陶里是澳门现代诗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不仅擅长现代诗的写作,而且在格律诗方面的工夫颇深。该文通过对陶里现代诗、格律诗的探析,挖掘陶里诗所蕴含的古典情怀和历史感,以期扩大现代诗创作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唐代以前,诗人们对叙事诗这一体的思考与关注是不够的,或说还是不自觉的。杜甫是唐代比较自觉关注和思考叙事诗体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实践中体现了“以诗言史”和“以诗立传”的叙事诗体意识;韩愈对于诗歌的叙事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认识,那就是“以诗叙事”。自居易在论及自己的创作时,频频提到“以诗言事”,说明了他对叙事诗之叙事性的深刻认识所在。他们对叙事诗体的思考和关注,都是叙事的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瑞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95-99,129
陈衍是近代“同光体”诗学的主要理论家,其理论观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虽未明确其实际内涵,但从其语意中所表达的实是一种在“人成”基础上的诗学功夫论,不但有对诗人精神主体的要求,也有对诗歌理想新境创造的期望,更有对社会现实文化的关注意蕴。  相似文献   

5.
《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柯勒律治与威廉·华兹华斯和罗伯特·骚赛一起被称为英国“湖畔诗人”。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一起发表题为《抒情诗歌集》的诗集,标志着英国文学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诗人重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歌中充满了幻想和想象,他们重视精神和感情世界。《忽必烈汗》一诗就是诗人记述他的神奇梦境的一首诗。笔者从对《忽必烈汗》一诗的分析,来讨论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充满想像,有美的形式,有感染力,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更是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基本主题。余光中的乡愁诗透过乡愁的外在形式深切地反映了诗人的乡愁情结、中国情结和民族意识。本文试从乡愁产生的原因、乡愁包含的内涵与实质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思乡情绪。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的转化、对诗歌意象的视觉性建构为特征,反映了五四后回眸传统、反思五四诗潮的倾向;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以象征意象的创造与象征意象思维的运用,显现了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异质性变革。并总结了20年代意象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曹操不仅是一个有治国安邦之志、出将入相之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横架赋诗,皆成乐章”o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保存下来的虽只有ZO多首,但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括。其实,曹操特殊的经历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化世伤时悲论沉郁曹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o…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爬梳钩沉,发现宋代女性诗歌有民生诗、丧乱诗、讽谏诗、咏史咏物诗、游仙访道诗等十种之多,说明宋代女性情感已经从“男人与女人”拓展到了“女人与社会”,相应的其诗歌也由内到外的从“身边文学”而变为“社会文学”。  相似文献   

10.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和艾米莉.狄金森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死亡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爱伦.坡以梦幻式的浪漫情怀将死亡的恐怖、凄冷、孤独和痛苦融为一体。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虽然也大量涉及死亡主题,但她的表现方式却显得更为理性,在她的诗作中没有阴冷恐怖的感受,只有平静和理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12.
迪伦.托马斯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不但在技巧上,而且在意识上极大地革新了英国现代诗歌,掀开了英国诗歌史上崭新的一页。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主题开掘和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该文就直接或间接与嘉兴有关的李符“梅里诗课”、王相“九九诗会”与《白醉题襟集》、王襞之“乞巧吟社”与《乞巧吟社诗》从结社的年代、运行状态、人员组成及诗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李白、杜甫等数位盛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为例,论述了盛唐诗人勇于追求真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不畏强权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情态、美学、文化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的英译版本比读、赏析,是对欣赏典籍英译的新颖切入点,读者可以体会到诗词翻译中译入语中情感忠实的重要性、美感传递的重要性、文化语境的重要性。中国需要不同风格的翻译家,他们都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瑞卿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10-15,106
文章认为,朱彝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以李梦阳为主,其诗学追随者为辅的诗学流派,进一步刻画了他们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公安派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公安派为解散沉疴之良药,而以前七子派为诗学正宗。朱彝尊对公安派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以《诗经》和唐诗及前七子为正的诗歌发展观,是他论明代诗歌的理论准绳;对复社、几社等诗歌团体诗人的研究也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色彩本是客观存在,古代文人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联想、移情,营造出或素淡或斑斓的色彩,使情感具象化、色彩化。古典诗词色彩的运用主要有单色色彩的运用、对比色彩的运用和调合色彩的运用。色彩运用是古典诗词化实为虚的一种艺术手法,能增强诗句的色彩感和节奏感,点染意象,烘托气氛;又能借此传情,引导读者透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意象,去探析色彩中所蕴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刘子翚虽与江西诗派吕本中等人密切交往,但由于其有深刻的学术思想以及对诗歌艺术风格的价值取向,其诗歌并没有受到“江西诗风”的影响,而仍保持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于坚尽管提出了"诗不抒情"的观点,但并不能说于坚诗歌完全拒绝了抒情性。通过考察其具体文本,我们发现于坚诗歌只是在抒情策略上呈现出不同。冷叙述、意象的淡化、将情感融入语感之中等都是于坚诗歌中常见的抒情策略,也大大拓展了现代诗的表现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