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代表。胡锦涛继承经典作家思想理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对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在初级阶段的实现作了深刻的理论阐发,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对西方最主要的几种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简要而系统的梳理,以便为探讨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思想资源。为此目的,本文从公平正义的语义和问题、古希腊的公平正义观、近现代欧美的公平正义观、公平正义观的当代发展等方面对西方的公平正义思想做了考察。本文最后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体内容的调整程序和方法三个方面简述了西方公平正义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和谐思想古已有之,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我们都可以找到和谐社会理论的踪影。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西方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探究这些思想理论来源,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这主要是:确立了社会公平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突出了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建设。上述理论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人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创立、坚持、丰富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代代实现了成功接力,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这不仅使中国成功地避免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那样的悲惨命运,而且还迎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既得益于西方社会大行其道的治理理论,又得益于建国后人们在乡村治理领域所进行的大量实践。文章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乡村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凝炼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倡导多元化的权力配置,将乡村公共利益最大化视为乡村治理的首要目标并且努力追求自主化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人心,指导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直接来源,尤其是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为这一论断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政党关系和谐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党关系和谐理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包括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更是政党关系和谐理论的重要体现。政党关系和谐理论从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讨论,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党情出发,把政党关系和谐理论中国化,使政党关系和谐理论取得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三为民”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核心,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为判断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行为准则,以“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为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12.
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权利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利益和需要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所谓分配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公民权利能够获得保障。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审视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诉求,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而言,坚持问题导向,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敢于研究并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法宝,能够让我们辨明是非,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明确问题的逻辑起点,能够为新时代思政课走出知识体系构建的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公司法的执行目的在于维护市场主体之间自由、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条件,阐明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概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实现途径,说明"和谐世界"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主张,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关于构建国际秩序的新构想,是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围绕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科学论断,提出了“治国先治党”的新思想,强调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制度建设则是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成果巨大赢得了世界认可。进入21世纪以后,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呈现突出的特点;人们不得不在经济辉煌的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做出新的抉择。改革开放造成的效率追求成为一个特定时期的经济风向标,而深入改革以后引起的劳动报酬降低、居民消费低迷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瓶颈。随着社会特定时期的各种利益阶层矛盾的突出,人们有理由反思如何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建设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