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工人、农民和学生,也和一部分工厂、农村的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交谈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工人、农民对社会治安不满,对干部搞特权谋私不满。有一位青年农民对我说:“现在中国有陈胜吴广就好了!”一位工人很诚恳对我说:“贪官太多,中央为什么不开杀戒?”足见干群矛盾积累之深。干部也有不满,认为混日子容易做事难,是非颠倒的事太多。这虽然都是疾愤之词,不能反映各类干部的主流和全貌,确道出了我们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著名农民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博士来︽乡镇论坛︾杂志社座谈就三农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以下是他关于未来乡村建设模式问题的学术思考刊登出来供读者作学习的参考农民是能够管好农村的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的乡村?我的基本观点,就是从长远来看国家要弱化对农村基层的控制,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自治权。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使农村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让农民安居乐业。现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温家宝总理说了,要取消农业税。我想,当国家已经完全不需要从农民那里获取什么的时候,那么他们完…  相似文献   

3.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在农村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发展的有声有色的合作社数量不断猛增、规模不断壮大。我们这里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在农民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合作社事业也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几年来我做为一名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量接触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同事们共同辅导帮助了一批合作社财务人员,在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里从2004年就实行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各项收费项目,并且给予粮食补贴,给农民减轻了负担,带来了实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的关怀。但是现在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原来部分村民欠集体的钱没有清缴,很多地方农村都有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在医院住院条件确实好,而且还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病拖,小病挺,大病扛了。”一位来自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启明村的王大伯对笔者说:“自从农民可以参加新农合以来,我每年都购买。生病有补偿,这是给群众带来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是我们农民健康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6.
去年秋冬,应邀到一些乡镇去给干部讲课。我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民向农外转移,要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散会后一些乡镇干部对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过去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相反,总是教育农民要安心农业生产,甚至还抑制过向往城市的思想。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思想状态,想来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农业劳动最光荣”、“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要年轻人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表扬栓保,批评银环(豫剧《朝阳沟》里的两个青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但在一些乡镇干部的心目中,仍然不把…  相似文献   

7.
看了《乡镇论坛》2005年12月上半月《农民负担依然很重》一文,作为在农村基层每天都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干部,有太多的感受。农村免征农业税后,确实给农民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农民心里真的高兴。但的确还有太多的负担,压得农民群众喘不过气来,现在最急需解决的主要还是两方面:首先是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农民群众,特别是那些老年群众,生病不敢上医院治疗,以至于延误了病情,小病成了大病,甚至因此失去生命,实在让人心寒。我们呼吁国家尽快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群众也能有健康的身体。其次是农民子女受教育费用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先后对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惠国惠民的政策,对农村、农业、农民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中的新问题不断显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口再生产”的观念,经不起庞大人口基数的再次冲击。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稳定不等于生育观念的完全转变。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群众,解决了温饱后的百姓,认为“现在好了,国家也给我们钱了,子女读书也不交费了,多生一个小孩也不是什么负担了”,故而违法生肓势头又有抬头,且违法生育后有法不责众的现象,对此,基层干部无奈地说:“小康房子我照建,大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彭州市一位农民来信说:2005年,我作为上门女婿将户口落到我妻子所在的村组。最近该村要修一条全村通的公路,要村民每人集资240元,包括5年内迁入本村的人。现在村支书和村主任都上门要求我必须缴纳集资款,否则就不给我分承包地。请问,这种集资是否合法?我是否必须承担集资的义务?答:为规范农村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2000年农业部曾专门出台有关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筹资筹劳的用途、批准机关、有关程序、减免条件等都做了规定。该规定明…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说乡镇干部难当,但乡镇的工作终归要有人去干。那么乡镇干部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做好当前的农村工作?笔者认为,乡镇干部要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学会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一、注意选择场合在农村与农民、村民代表沟通,需要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场所。不同的场所,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比如,有些人谈事情,考虑到有威严,往往选择派出所。群众对此很反感,因为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派出所是关坏人的地方,我没有犯罪不应该去,你叫我去,就意味着我已经犯罪了。这样一下子就拉大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相反,如果选择一个与谈话对…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你好!贵杂志办得很好,使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今天拨通了你的电话,和你畅所欲言, 我无比地高兴。   看到李昌平的含泪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人民的好公仆,如今这样的官太少了。   看到艾滋病在河南那么严重,真让人心惊肉跳。以前还以为艾滋病只有在南方发达城市有,现在看来已经在我们每个国民的身旁了。   我生在农村,一直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是很了解的。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的山上全是树林,小河里天天流水。改革开放后,农民算是吃饱了几年。现在树砍光了,小河流水不见了,人们到处打满了井,而…  相似文献   

12.
3月初,我到河北省易县五里庄村搞了一个星期的农村情况调查。下面是与部分农民、干部的谈话录:桑桂林:男,55岁,农民。你在北京工作,还回来看看咱们农村的情况,还来问问我们这穷山沟人的疾苦,这说明你没忘本,说明中央也没有忘记我们农民。老百姓希望上面的人多到地方上来看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现在,中央、省、地、县干部很少来,特别是咱们这穷山沟子里,更没有人来了。偶尔县里来一次,也是坐着车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就是镇上的干部来了,也不象以前毛主席那个时代那样,到农民家里吃派饭,吃完饭还给粮票和钱。他们来了一般都是在村干部家吃饭,或者在村委办公室吃饭,有酒,有肉,又吃又喝,吃完饭,钱不付,有什么还得带点走。现在老百姓不盼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来信主编同志,您好!今年父亲拿回两本《乡镇论坛》,该书实在是太好了.给我们农民找了一个说话的好去处,在此,我想在大实话专栏里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也是我们农民的一些心声。现在全国各地一多半的村里都兴办了一家或几家集体企业,我想谈的是一些村办的企业,和村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务的提出也为新时期财政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势必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平面的财政支农方式,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就要很好地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一、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是稳天下的产业。无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工作。但能不能服务到基层,服务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乃各种服务体系成败之关键。一、服务实体贵在实。“服务”打从汉字发明就有这个字眼,但把它付诸实施就不一个味道了。过去我们搞社会化服务亦曾设过几所几站,由于服务不到家,农民说它是“聋子的耳朵”,现在我们搞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搞形式,要多调查,多研究,农民想什么就给什么,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二服务实体建在基层好。县级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谁该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家都在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一个直接表现是农民收入低,负担重。由此形成的一个政策共识就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民减负。但减负将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有机会到基层调研,发现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都呈现出村庄环境整洁优美、村民生活方便快捷的显著特点。以前“脏乱差”的村子现在变成了美丽乡村;以前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现在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不仅如此,因为社区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工作,村“两委”干部也能腾出手来抓经济了。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农民在家门口又能乐享公共服务,这种效果是我们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纪事     
大量鸭蛋急于出售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青年农民读者朱汉安来信说:我是来自农村的青年,是《乡镇论坛》的忠实读者。因为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很多农产品销不出去,到现在还很穷,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想通过《乡镇论坛》发布一条信息。我们这里靠南四湖,  相似文献   

19.
贾林 《内蒙古财会》2003,(10):11-12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因此,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像我们巴盟  相似文献   

20.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的关键。现在农村的乡风文明程度、农民的职业技能、农民的科技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