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区经济科技进步贡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进行要素投入贡献核算时 ,突破了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 ,考虑在非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定量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数据 ,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吴延兵 《经济学》2006,5(4):1129-1156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发现为:(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特征;(2)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对知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国有产权对知识生产效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大致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其一,主流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下,强调价格导向的经济调整机理,认为只要存在要素之间的高替代弹性和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经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索洛之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者们不满意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关技术进步外生性的假设,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分析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内生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条件下对新古典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订。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5—2019年73个国家(地区)的年度数据,构建资本账户开放经济增长模型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风险模型,估算得出初始条件带来开放收益和减少风险代价的门槛水平,进而讨论中国全面开放资本账户的条件是否成熟。研究发现:第一,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二,在现有金融发展与外贸依存度初始条件下,资本账户开放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因此现阶段中国扩大资本账户开放能够获得部分开放红利;第三,受制于金融发展、经济自由度和监管质量的不足,中国全面开放资本账户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本文认为,资本账户开放不宜操之过急,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评估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与成本,并进一步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了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将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转变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多目标体系.通过对生态资本价值的合理补偿,实现"无价格"的生态资本转变为"有价格"的生产要素.碳交易市场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典型模式.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不断得以内部化,实现了生态资本的价值.文章通过将生态资本以要素形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生态资本变化量的动态性与资本量的动态性,得到的结论是:生态资本对资本量的变化随着新知识的规模报酬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形.只有新知识的规模报酬与生态资本的规模报酬之间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的平衡增长.最后结合碳市场,从新技术转移的规模报酬角度分析了碳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国光 《现代财经》2006,26(10):29-31,56
为了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强化了商业银行资本的硬约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资本约束也会对我国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行业性的资本短缺问题,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在资本硬约束的条件下,促进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必须拟定资本管理目标,建立资本管理体系,编制资本预算计划,在达标缓冲期限内,逐步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同时还应采取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规模报酬的表述不是很清楚、甚至表述错误的情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关于规模报酬的定义,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判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数学说明,提供了规模报酬的“技术”案例,说明了形成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通过城镇化手段刺激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必要举措。但中国城镇化模式是否粗放,是否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却尚未被解答。为此,本文摒弃测算TFP增长率的新古典条件,放松生产函数形式、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的要求,给出要素贡献率的非参数测算方法。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显示:1985-2012年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5%,占主导地位;劳动贡献率为326%,能源贡献率为2175%,而TFP贡献率仅为1084%,因此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并且从趋势上看这种粗放性没有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化而言,以往的城镇化比较粗放,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应当注重转变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邵敏  黄玖立 《经济学》2010,9(3):1189-1210
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化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外资的作用。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平均降低了约5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进入对该降幅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而这种负向作用主要来源于其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行业资本密集度及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而国有企业改制、地方政府间经济绩效竞争的弱化和贸易开放则会促进行业劳动者报酬份额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初次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对初次分配格局的影响在时间序列视角上的规律是: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报酬份额提高、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当经济发展到一较高水平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报酬份额下降、劳动报酬份额提高.这一规律在不同国家的横截面视角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资本报酬份额较高、劳动报酬份额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资本报酬份额较低、劳动报酬份额较高.同时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机制(健全或扭曲)也是影响初次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动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加速。劳动者报酬份额作为衡量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率下降与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是有效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在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实现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协调增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在分析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的经验事实,重点探讨影响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共同因素和未来一段时期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提升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通过激励数字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其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均是最大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作用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对数字创新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较强;而数字创新在中部地区的中介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则较小。因此,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方推动数字创新战略实施,形成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促进经济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大致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其一,主流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下,强调价格导向的经济调整机理,认为只要存在要素之间的高替代弹性和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经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索洛之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们不满意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关技术进步外生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一种产品或一类产品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这里“经济”是指“效益”和“节约”的概念,“规模”是指生产规模。经济规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规模报酬法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因投入要素的规模不同导致在报酬上有所差异,而且带有规律性。即在投入规模较小时,报酬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规模增大的幅度,叫做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投入规模逐步增大后,继续加大投入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即报酬的增加幅度小于要素投入规模的幅度,称作规模报酬递减;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对理解转轨情境下的当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十分重要。采用中国东、中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中国转轨时期不同制度水平下社会资本、金融发展及其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资本与正规金融发展的联合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合效应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制度越完善,这种负面效应越明显。因此,在深化制度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资本结构优化和平衡,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背后,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持续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焦点问题。因而,要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涉及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和相应的动力机制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资本形成、配置、产出效率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制。因此,在中国经济区域化特征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运用金融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层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模式与金融特点,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基本现实,理清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脉络关系与政策含义,无疑对寻找缩小区域差距的金融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国家金融效率在促进国际资本有序流动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DEA模型测算2009—2019年全球108个国家的金融效率,结果表明,(1)各国间金融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投入产出水平不高;(2)只有中国、美国和卢森堡这3个国家一直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多数国家的金融资源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只有少数国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各国应该立足本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现状,调整金融产业结构和规模,提升金融管理水平,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法律环境,从而提升金融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的主要发现为:(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特征;(2)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对知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国有产权对知识生产效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对一国专业化分工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外贸易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2001—2005),本文基于一阶差分GMM估计技术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对外出口规模及其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在控制了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均受教育年限等众多因素后,本文发现,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出口规模及其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出口结构的影响较对对外出口规模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