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彬 《甘肃审计》2002,(4):31-31,45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审计工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日渐重要,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存在着。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为规避风险率先提出了承诺制。国家审计同样为了规避审计风险,也实行了承诺制。也就是说,为了明确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风险,也实行了承诺制。也就是说,为了明确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关的审计机关承诺的制度。在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应当按照承诺书的要求做出承诺。就此,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其他相关情况做出承诺。  相似文献   

2.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1.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性有关。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很难设想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利用抽样审计方法,能够发现被审单位所有重大错弊行为。因而,对内部控制十分薄弱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要承担极大的风险。2.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管理人员是否正直有关。若被审单位为几个缺少正直品格的人所左右,他们会出于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则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而加大审计风险。3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动机…  相似文献   

3.
审计问题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果,是编写审计报告的基础。当前,有一些内审机构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明确规定,现场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将审计问题底稿、事实确认书(或问题清单)交由被审单位签字认可,且这一作法还被制度化。但审计实践证明,审计问题底稿须由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的作法存在诸多弊端,已成为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桎梏。因担心被提请审计复议,而片面强调规避审计风险,一些单位审计机构设计了审计问题底稿、事实确认书(或问题清单)须由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的审计流程,这种消极规避审计风险的作法不…  相似文献   

4.
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逐一分析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工作的性质、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电力行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与否、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建设等内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也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环境、审计的地位、领导的意识形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本单位领导部门的干预等外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针对各种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危害性,逐一详细地论述各种内部审计风险将如何规避与防范。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工作的性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与否、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建设等内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以及由于电力行业审计环境、审计的地位、领导的意识形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本单位领导部门的干预等外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最后是展望电力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龙怡娟 《中国审计》2003,(19):74-75
审计风险(AuditRisk,AR)包括固有风险(InherentRisk,IR)、控制风险(ControlRisk,CR)、检查风险(DetectionRisk,DR)三个部分。前两个风险主要来自被审计单位,后一个风险来自审计工作本身。本文在分析三个风险的基础上,侧重就规避审计检查风险的应对策略提出一些思考。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对象因素和审计自身因素(一)审计对象因素审计对象因素中的固有风险是指,审计对象在诸因素影响下其财政财务及经济活动的信息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这些诸因素表现为:一是受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  相似文献   

6.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核算、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审计后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甚至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近年来,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发生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揭示了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因此,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成为审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常征 《广西会计》2002,(9):25-26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方面出现一些不合理迹象 ,并可能失去持续经营能力 ,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又未能予以充分关注 ,注册会计师则要承担审计风险。本文就审计中产生的持续经营审计风险的原因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做一探讨。一、持续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一 )被审计单位的因素1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管理人员诚信度越高 ,提供的会计信息就越真实 ,风险就越小。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存心舞弊 ,即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遵循了有关审计程序 ,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审计判断 ,导致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2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  相似文献   

8.
浅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为: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被审计单位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不断外延;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应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寻求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浅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为: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被审计单位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不断外延;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应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寻求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控制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时发生的原始性错误风险。具体地说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之前,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不法行为,以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核检查,就不可避免地会作出某些错误或不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导致审计行为期间的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有如下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审计风险的涵义以及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审计风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审计工作者一起探讨并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总体上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的地反映。据以发表的不恰当审计意见或结论,给利用审计成果者或其他相关联者带来损失,而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损失性、全面性和相对性,传统的审计管理方法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正确识别和控制审计风险。一、对注册会计师风险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是指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从被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觉察的可能性;由于审计风险是因注册会计师工作失误造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或责任的承担者。二、注册会计师凤扬的表现形式注册会计师风险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3.
审计机关对企业改制的审计应规避四种风险。一是应规避往来呆死帐确认问题上存在的风险。由于审计机关经费紧张,不可能对往来呆帐逐一审查核对,往往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材料予以确认。二是应规避存在帐外资产的风险。个别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小车、房产等资产不入帐以逃避审查,如果审计只是就帐论帐,势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滋生腐败。三是应规避审计时间上存在的风险。由于企业改制要求时间紧,而审计人员少,工作量又大,如果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势必影响审计质量。四是应规避缺少事后跟踪审计的风险。审计机关往往以对拟改制…  相似文献   

14.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荣 《会计之友》2008,(10):66-6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或有事项的审计风险成因和审计风险种类都不是单一的。规避或有事项审计风险的对策有审慎选择被审单位,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慎重出具审计报告,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验资即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实收资本(股本)及相关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验.验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所特有的一项重要法定业务.验资风险是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遗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一、审计风险与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因而所得出的对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审计意见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或者给国家、被审计单位利益关系造成损失后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 ,既有客观性 ,又存在主观性 ,它由被审计事项的固有风险、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和审计人员检查风险共同构成。审计人员从审计事项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报告阶段 ,整个工作环节都存在审计风险。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署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论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固有的特征和在监督、考核领导干部中的重要地位,审计风险问题应引起审计机关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正确规避审计风险,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全面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责、机构设置、是否接受其他部门检查、财务信息、重大经济活动等以及责任人基本情况。 二、充分收集证据。这是正确规避、减少审计风险的基础。根据风险测试情况,可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具体事项,审计风险大,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应越多,审计范围也应相应扩大。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全面审计。笔者认为充分收集证据应做到:  相似文献   

20.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 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存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