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均等化分配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政府间财政均衡而又不损坏区域竞争的财源动力机制的要求,在主张中国经济区由东、中、西“三大部”合纵连横为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构建均衡性横向区域公平竞争机制与区域财政横向均衡的预算分配机制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常住人口统计中非真实因素剔除后标准人的假定与论证.试图为政府间人均财力均衡设计一种简便可行的均等化分配模型.做到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张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转变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依托“三大块”财政经济规模基本相当、发展条件基本均衡的区域平台,做到区域平等竞争的起点公平,实行“取之同等、予之等同”的区域政策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形成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区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立足于中国财政体制失衡的典型事实,考察财政体制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财政纵向失衡已经超过最优阈值,削弱了区域经济韧性;(2)财政横向失衡的“越位”和“缺位”,阻滞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化;(3)财政横向失衡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同向放大器功能,通过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间接负面效应;(4)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推进能够更有效的分散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和影响,而关于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并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竞争力,然后利用产业集聚的概念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的综合产业集聚度.运用灰色关联的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关联度为0.827,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重点研究了19个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区住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行业区位基尼系教有下降的趋势,区域经济差异变动放缓.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9.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 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商品链的内在动力机制、外部结构均衡与传统垂直一体化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这种准企业内组织各利益主体既相容又排他性两个方面的总体关系特征以及市场条件的啮合性分析,探讨其特征关系所决定的内在动力机制及其与外部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无论产业集聚还是城市化问题 ,迄今均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空间的关联性 ,似尚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揭示了产业集聚的指向、类型与城市化推进方式、扩张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进一步提出了从注重廉价劳动力指向→城市化指向、从注重纵向的产业专业化→横向的产业多样化、从注重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从注重要素支撑→制度创新转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垂直失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构建两个独立中介效应模型和一个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财政垂直失衡影响产业升级的渠道。研究表明:(1)财政垂直失衡总体上不利于产业升级;(2)财政垂直失衡可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和抑制新型城镇化两个独立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负向影响;(3)财政垂直失衡可以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抑制新型城镇化”的链式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阻碍作用;(4)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中,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境选择的压力、市场效应的拉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3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构建了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包括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4个运行机制,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金融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本文从金融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基于全国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金融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线性关系的结论,金融结构调整应有合理的范围,当金融结构在其范围内变化时,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当金融结构的调整超过合理范围时,金融功能的负作用会逐渐增强,当负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国各省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自然禀赋,选择合适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商品链的内部化优势与价格均衡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来的经验观察显示,由传统的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产业部门中所主导的产业组织方式,正日趋衰落和解体,代之而兴起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型组织模式:网络化分工、垂直一体化的全球商品链。本文通过对这种新型产业组织模式结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内部化优势和价格均衡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构优化的纵向路径。  相似文献   

19.
声誉机制与金融信用缺失的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金融信用缺失问题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揭示出金融契约难以执行的原因在于缺乏信用,这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同时指出,缓解信息不对称、治理金融信用缺失的有效制度安排是建立声誉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资信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培育企业声誉资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