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精英理论模型认为,媒体在公共政策自上而下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媒体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和公共属性,媒体在传统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精英成员和信息传递者的双层角色。现代媒体打破精英理论模型的局限,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更加多元化,商业属性更加突出,对权威政治操控力减弱,并逐渐走向回归社会责任、体现公民话语权、参与公民治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民有效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还比较低.针对农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分析原因并找到有效参与的路径,必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广泛的公共政策参与是政策过程民主化的需要,也是彰显公共政策民主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受到参与主体参与意识的束缚、政策权威主体的排斥、参与路径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政策领域还普遍存在着被动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由于公共政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然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参与。在现代政治制度和行政决策体制中,政府不能不对公众所认同的公共利益加以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众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的意识和要求也随之增强。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的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当代民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众多文献研究表明公民参与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源于政府信用和公民信任。然而公民参与对政府公信力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对政府信用、政府绩效、政府决策质量等的挑战。为此,政府必须树立公民参与导向意识,从绩效管理、公民期望管理、决策质量管理等方面提高公民参与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广大基层群体对于政策实施的参与问题,是研究公共政策在乡土社会变现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基于对农民参与的"主体性"反思,建立起高品质的政策变现与农民参与关系的理想类型与分析框架,并依托对两个案例的定性分析,研究乡土社会中农民对政策实施的参与是如何实现、何以实现的。本研究通过对案例中规则设计、组织安排、议题设置、激励动员四个环节的分析发现,政策实施中的农民参与表现为"有参与无合作"的状态,而这一状态是"重参与轻合作"的施行者行为与"能参与难合作"的目标群体行为共同造成的。"有参与无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乡土社会中政策变现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会削弱政策变现品质的伴生问题。打通公共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追求"有参与有合作",既是提升公共政策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基层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期性供给短缺,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实中政府投入不足密切相关。而政府投入的不足,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并非是单纯的政府财力问题,它在根本层面上受制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农民失声、无力和参与缺乏。要鼓励农民采取包括组织化在内的各种方式汇聚力量,全程参与相关政策过程,扩展农民的政策博弈分配份额。  相似文献   

8.
公民立法参与作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形式,正在逐渐兴起。一般来说,公民参与立法有三种形式,而"上书模式"只限定其中两种参与形式。"上书模式"作为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一种形式,其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且在现阶段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我国民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法治建设及公民法治思维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应该对公民上书进行保障而非限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一轮土地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编制、实施和监督等具体环节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既可以体现新一轮土地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特质,又能保障新一轮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弱化的问题,本研究从新疆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弱化的原因着手,提出提升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整体水平应通过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公共政策和强化公共参与来提升基层组织干部人格公信力、公共政策执行公信力和民主建设公信力,最终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武汉市调研数据,从实践角度透视和思考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接受调研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意愿较高;政府信任对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意愿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年龄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月收入的正向影响一般显著;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类别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传统公共政策议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中来。校园霸凌相关政策的出台便是因网民舆论力量的推动将热点社会议题纳入政策议程中来的典型案例。本文从政策议程设置的角度利用多源流模型对校园霸凌纳入政策议程进行分析,通过校园霸凌这一社会议题进入决策者视野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来探究当前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执行阻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效果要受到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政策主体方面的因素、政策本身的因素、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因素以及体制因素是关键的阻碍因素。应加强政治社会化功能,扩大政策宣传:有效利用政策资源,创造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保证公共政策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定义政府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进行界定,阐述当前公共政策各个环节中公共性缺失的现状,并对其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提高政府能力对于保障公共政策公共性的重要作用,针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缺失的原因,提出对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设计、政府主张和政府推进,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又是改革的对象,改革进行到今天,开始触及到改革者的核心利益,只靠改革者已经动力不足。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行政体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公民服务,公民应该是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推动因素,文章从公民参与的理论渊源出发,认为应该从改革设计民意吸纳,改革过程公众监督,改革绩效公众考核三个层面加强公民参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公众参与 所谓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所谓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我们提倡公众参与,是因为中国发展观与执政观的伟大进步,是因为中国民主法制与政治文明的逐步成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是资本高收益率,其主体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股东。而政府追求的是公共事务的综合发展成果,其主体  相似文献   

17.
公民平等的享有民主政治和政治参与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必定是公民平等享有政治参与权并得以切实有效实现的国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基于和谐社会语境探究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从现状入手,剖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缺失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或“县权公开”,实质是县政公开透明,是县委县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过程,是对“官大则识高”的传统思维定势的颠覆。县政公开只是为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有效的实现,关键还在于县政公开以后的制度平台建设上。  相似文献   

19.
德国村庄更新规划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和研究德国村庄更新规划经验对中国村庄更新和规划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举例说明法。研究结果:德国村庄更新规划处于德国空间规划体系里上级规划的下部和建筑指导性规划中;村庄更新规划既包含非正式规划,也包括正式规划;村庄更新规划的实施过程是累积式的,强调公民参与和跨学科专家的参与。研究结论:德国村庄更新规划中的法律制度、公民参与、系统与前瞻性、土地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农民的城镇化,而农民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对我国农民公民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调研分析,并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路径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觉"的立体式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