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审计模式即审计领导体制,是包括主要指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大致可分为四种: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和独立模式。我国国家审计目前属于行政模式。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因此,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我国宪法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王芳 《审计月刊》2006,(8):48-48
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3.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按照现行做法,审计机关一般负责代拟审计工作报告,经政府同意后,再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目前尚无统一模式,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报告的质量,代拟时必须做到“五要五忌”。 一是要高度重视,忌敷衍应付。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机关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高层次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政府和审计机关的声雀。…  相似文献   

4.
王芳 《审计月刊》2006,(7):36-36
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机关由于其法定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6.
杨芳 《审计文汇》2007,(10):25-26
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培训班讲话时说,审计署党组对社保基金审计是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不仅我们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很重视。社保基金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的审计应该做到守土有责,要保证所在地方筹集到的社保基金的安全。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常性的审计,决不能含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手段。因此,审计机关在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健 《现代企业》2014,(12):7-7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的高度重视,给审计监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坚持依法履职尽责,服务改革发展,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 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同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报经本级党委或人民政府同意后请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对审计局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部门的领导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志明 《审计月刊》2005,(12):14-16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的重要文书。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最早对审计报告做了规定。1988年审计条例和1994年《审计法》将审计报告规定为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6号令)对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位: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相似文献   

11.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表明了县级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机关最基层的地位。尽管《审计法》第十条指出“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但是,派出机构不具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法人资格,《审计法》第十条第二款已经明确“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审计月刊》2006,(6):53-53
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主要工作。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经济责任审计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然而,一些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缺乏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审计项目还停留在就事论事上,缺乏总体的把握。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深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看了贵刊2001年第3期登载的“审计机关执法主体地位有待明确”一文,颇有感受。确实,不少审计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之所以产生“审计机关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这个认识,与一些人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有关,也与连续多年的财务大检查使一些人思想上产生误解有关。搞清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是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3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廉政工作会议,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只有重视和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才能有效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做好审计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感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廉政建设。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同业视点     
《审计与理财》2008,(2):59-6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2月24日在同家审计署考察工作,同审计署机关和全国各省审计厅长进行座谈。座谈中,温总理充分肯定了审计机关这几年的工作。他说,近几年来,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服静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末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要求审计机关要做到:“依照法律,符合程序,提高质量,文明审计。”依法、程序、质量、文明,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为了切实搞好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增强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我们就以宝鸡两年来开展同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实践和探索为基础,谈谈建立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逐步实现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思考与观点.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郭红 《审计文汇》2009,(7):36-36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社会各系统、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审计机关营造和喈审计环境,是全体审计干部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试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住和谐的环境中。实际上,审计机关营造和谐审计环境,就是审计干部要建设自己美好家园,要获得生存环境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