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的内在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俊 《金融论坛》2001,6(2):16-18
市场退出既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以及入世的临近,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实现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笔者认为我国现已建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框架,缺乏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目标定位和处理方式,在运作中带有明显的行政随意性.为此,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共安全网以及完善市场退出的法律支持等政策,构建基于市场原则之上的法制化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以此适应新世纪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市场退出既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以及入世的临近,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实现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笔者认为我国现已建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仅仅进一个初步的框架,缺乏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目标定位和处理方式,在运作中带有明显的行政随意性。为此,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共安全网以及完善市场退出的法律支持等政策,构建基于市场原则之上的法制化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以些适应新世纪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随即出现,而我国目前尚无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完善其退出的法律制度,已成为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根据金融运行规律,着重比较研究并购、行政关闭、破产等金融机构市场被动退出法律运行机制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担负着社会融资、投资、结算的重任,它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也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面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如何在WTO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保护存款人利益,是金融监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和经营状况监控制度,但对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尚未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就如何按照市场规则,健全起我国金融保障体系,以及对商业银行破产退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研讨,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银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收购、兼并和破产等经济现象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对金融机构适时实施市场退出已成为中央银行提高金融业效率和防范经营道德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内容。本从我国常见的几种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方式分析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于那些经营差、风险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实施市场退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秩序稳定,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小金融机构退出需要遵循的几条原则,探讨了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并就进一步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风险的积累可通过完善的市场退出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加以抑制,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维护金融安全;在我国市场退出制度的空缺、政府为主导的不规范的退出方式则难以及时化解风险,并且使政府承担了高昂的成本。这种个别情况个别处理的方法目前尚可应付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但随着我国的入世和金融自由化,现行的退出方式将难以承受风险迅速扩大的压力。完善的市场退出制度是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入世”与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将使金融风险上升,那些经营不善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将不可避免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金融自由化已是必然趋势。随着利率、汇率的逐步放松,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源自市场的价格风险的出现。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政府从价格制定者的地位退出将对银行业产生两方面影响。从银行业的外部环境看,资金价格会呈现出频繁波动的现象;从银行自身看,银行业成为了资金市场价格的制定者之一,而单个银行则是价格幅度和种类的选择和调整者。资金价格的变动无疑会成为银行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竞争的重要手段,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风险。银行的风险从经营角度看,可分为信用风险与价格风险。前者包括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金融稳定,研究并推动建立健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成为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通过对我国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现状的分析,梳理借鉴国外关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构建、健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成立专门的中...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有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20世纪的最后几年,随着我国部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相继关闭,由此揭开了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的序幕,然而现行国内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可依,从已关闭的金融机构情况来看,大都陷入了既不能偿清债务,也不能走向破产的清算困境中。这种金融不稳定因素已给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带来一定冲击。因此,必须尽快解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或受突发事件冲击而出现清偿力不足最终退出市场,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这些国家也有较为妥善的退出机制使其退出成本较小,且对其它金融机构的影响力较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独家经营,长期处于短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严重短缺,以及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都使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最受保护的行业,根本没有退出之虞.但自1995年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批法律的颁布,我国金融法制化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最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金融机构终止的审批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化是现代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在金融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资产证券化已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的技术.随着我国融资体制和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也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全能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发达国家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发达国家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竞争力和我国分业经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现阶段,中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金融监管机构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任务加重,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环境的剧变及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是制约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改变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保险业及证券业,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于那些经营差、风险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实施市场退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秩序稳定,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小金融机构退出需要遵循的几条原则,探讨了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并就进一步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保民 《中国金融》2005,(24):42-43
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对那些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亏损严重、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甚至已接近破产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在妥善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2001年《金融机构撤销条例》正式颁布,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若干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张乐 《金融论坛》2004,9(10):51-5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金融管制与金融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自由化是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充分竞争的需要。我国要实施金融自由化,应解决金融机构的退出问题,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尽量缩短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时间,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稳定、金融业所持有的脆弱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需要。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应把握好相应的原则,营造好制度环境。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理想模式,要充分考虑具体退出的方式,程度及央行对整个退出过程的监管方法和监管重点。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我国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中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底,全国邮政各项储蓄存款余额较1986年增长了800余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加入WTO进程的临近,特别是近几年来金融竞争的日益尖锐,使得各金融机构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规范金融行为下的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炽大营销力度、创新金融品种、扩展新兴市场亦已成为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而邮政金融业在此期间却明显地落伍了,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邮政金融业发展的步伐开始显示出沉重与缓慢,邮政储蓄业务现有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经营环境已成为束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严桢 《投资与合作》2014,(10):16-16
计划经济体制排斥金融的作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我国基本上维持“大财政,小金融”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1978年开始的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使我国进入一个金融深化和管制放松的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兴起,商业银行稳步前进,金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本文主要阐明改革开放以来戒国金融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府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国有银行由于体制上的弊端,一直不能为民营经济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这一方面造成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缺失,将其推向并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体制外的竞争,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大大减慢,缺少真正的竞争力.因此,积极发展规范的民营金融机构,培育金融业竞争体制,已成为我国金融深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