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高新技术产品确认与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现代的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确认与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决定着高新技术产品确认与评价系统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满足高新技术产品及产业管理的需要。为了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确认与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确认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了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高新技术产品确认与评价的目的。高新技术产品确…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标志着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外贸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在出口总量增长的背后凸现出一般贸易份额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高投入低效率等问题。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新技术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建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定量地分析了我国在科技与创新方面的不足;其次提出了构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高新技术是指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的新兴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这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出口贸易,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历程1986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000-8000亿美元,我国198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只有700亿元人民币(117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要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我国1988年高新…  相似文献   

4.
5.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增长点,其成长力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评判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物元评价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新技术产业安全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建立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和物元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各评价指标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正确把握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安全状态,为更好地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8.
陈立荣 《经济论坛》2004,(19):108-109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代表国际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和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1985~1993年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14.3%,比中低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速度高5~6个百分点(见表1)。在世界制造业出口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002年达到1/4,而中低技术产业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整体评价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发展绩效、发展态势两个维度对我国36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经聚类分析后,将两个维度综合到一个矩阵,形成一个新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发展因子评价发展态势以刻画评价对象发展趋势和潜力。该模型相较于经典单维度静态绩效评价,评价结论更加全面。研究显示,我国地区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平衡,对某省3年高新技术企税收优惠享受情况进行全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样本省份在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工具的效用并不明显,各地区高企发展差异现象之下是我国高企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复杂性,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已难以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需要出台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组成的政策体系,以及科技政策内外部组合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合力,推进各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化和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必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性的间接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吸引外资、传统融资方式与风险投资方式和融资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要和融资方式、资金流进与退出渠道等因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CCR模型、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综合测度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整体融资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规模效率均较低,相对而言,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效率方面表现较为出色。在此基础上,从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规模效率双重层面,从企业、市场和政府三维视角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企业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增加了强健的动力.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们人类也日益发觉,由工业生产带来的过多废气排泄正使我们生活的环境逐渐恶化.因此,在国家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推出碳排放权交易势在必行,碳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也已是大势所趋.基于该现状,本文就碳排放权在会计上的确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及水平决定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甚至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高技术作为国家的首要战略任务。 90年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内容。国内外实践证明 ,任何一个国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就必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水平 ,必须实现从高新技术、高新技…  相似文献   

14.
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产品有其本身的特点,这些消费特点与选择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的消费者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文章就是着重从这一方面来分析有关高新技术产品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科学合理地认定与评价高新技术产品,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基本状态,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产业政策的制定奠定科学的基础。高新技术产品评价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的技术领域和不同层次需要(如省、市、国家等)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对模糊评价方法在高新技术产品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系统过程,在许多环节上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并不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问题一、缺少一套以从整体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税收政策体系。首先,从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优惠措施看,1996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从当年1月1日起:(1)国有、集体以及国有控股工业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相似文献   

17.
蔡静  王江 《经济论坛》2007,(5):62-64
一、建立高新技术产品TBT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环境的客观要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在高新技术领域。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巨大发展,2005年出口已达21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也由1998年的11%提高到28.6%,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不断加速,各国科技、经济差距日益显著,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竞争和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其问题所在,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是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参与了世界高新技术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总格局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既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策略的问题。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措施,营造良好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也要选择好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