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且与人的思维方式于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立足于认知语言学,从日语惯用句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认知实现是学习者在思维、记忆、感知、识别、归类等各种心理过程中,语言能力的获得。学习者语言认知实现的研究是通过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人工智能,对语言知识在学习者大脑里的体现、形象的理解、以及利用语言进行推理、学习、解决问题和计划的心理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在语言认知的科学研究中,可变性情感因素如态度、感情、动机、个性等虽然说可以直接体现并影响学习者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有效度,但是学习者的外部体现如利手状态与方式亦可直接并科学的体现出学习者的大脑语言处理过程与认知实现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商》2015,(7)
隐喻是语言的灵魂,是人们认识、思维客观世界的方式。隐喻在生活中和语言中无处不在。作为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纽带,隐喻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重点阐释概念隐喻的三种分类的基本理论,即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并着重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睿卓 《北方经贸》2010,(8):110-111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方式,与写作这一表达人类思维的语言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隐喻的内涵,探讨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中,空间隐喻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我们学习英语介词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空间隐喻,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真切,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空间隐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应用在时间、数量方面,还会应用在状态和范围方面,这些抽象领域应用空间隐喻,体现出了空间隐喻的广泛性、系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空间隐喻的应用还体现了在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6):141-142
由于话语交际牵涉到复杂多变的社会及心理因素,人们会在不同的语境中采用不同的语用策略来完成会话以达到自己的语用目的,加上语言本身的模糊性、言者和听者认知的局限性等等,都能影响话语理解的精确度,因而引起会话中各种误解的发生。"语言陷阱"现象指说话人利用人的思维和认知定势误导听话人;或利用某些语辞的歧义、含糊和隐喻、以及某些使用语辞的方式混淆或妨害听话人的思维正确运作,以达到一定的话语目的。  相似文献   

7.
刘丹丹 《华商》2008,(3):117-11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隐喻性的。因此,语言中的隐喻是施喻者和受喻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孙芳 《商》2014,(9):232-232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如大学英语的课文中就有诸多的隐喻句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和提示学生运用隐喻知识来理解和分析文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课文中的隐喻为例,阐述分析在阅读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颖 《中国报业》2012,(10):183-184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不仅贯穿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语言更是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隐喻同样广泛存在于中外新闻文体中,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作为新闻翻译工作者,能否将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准确、生动地翻译出来,将逐渐成为一篇英语新闻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因素。本文从英语新闻中隐喻的重要性出发、试图从可译性角度,结合翻译补偿理论举例探讨英语新闻中隐喻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习策略研究之所以复杂,是由于学习者在形成和使用学习策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水平、个性、认知风格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等。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策略研究之所以复杂,是由于学习者在形成和使用学习策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水平、个性、认知风格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等。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习者掌握语言工具,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适度掌握文化教学中对交际规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要按照一定方法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使得教学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13.
尚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291-292
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采取英汉类比的方式,系统分析了英语词汇中以人体部位为源范畴的各种结构隐喻的隐喻构词,进一步阐述了隐喻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带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最能体现报纸的观点和立场,报纸政治新闻或政治评论标题中的隐喻也最能深刻和形象地反映作者的政治意图和政治倾向。篇章隐喻既可应用于一篇独立的文章,也可以出现在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多篇且相关的系列文章中,使这些系统性的隐喻能够传递多维度信息。这既是文章语言表达所需,也是隐喻概念和认知思维所求。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思维?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两者是以怎样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吗?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直到现在也未达成一致.不管对两者关系的定义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和思维.本文将从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回顾,然后提出作者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隐喻(metaphor)是“从一方传递(transfer)至另一方”的意思,因此隐喻很容易被看成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把已知的与未知的,有形的与无形的,以及熟知的与新的东西联系起来(Martin Cortazzi)。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来,人们从没停止过对它的探讨。传统理论把语言分为比喻性(literal)语言和非比喻性(figurative)语言。隐喻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分别对隐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自lakoff&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们试图说明隐喻也是具有排它性的,即隐喻的意义只有施喻者才最清楚,受喻者要想理解施喻者的意思,需要做出相当的努力,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解读结果的准确性。一、从英汉隐喻对比的哲学基础看我们知道任何具体的科学研究,都需要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余潇潇 《消费导刊》2009,(16):180-180
本文首先从语言、思维、现实之间的象似性关系来讨论语言的隐喻性,阐述了语言是思维和现实的隐喻这一观点然后对塞尔在其哲学名篇《隐喻》中对隐喻、反语、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做了尝试性的修正,进而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也是隐喻的表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熊凯娟 《商》2014,(23):274-274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它是将熟知的、具体的概念通过相似点投射到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上,进而达到对新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目的。研究词汇的隐喻对于我们理解词义、建立词汇的网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交际中,动词的作用巨大,它能够描写和表达人们的意愿,也能够确切地反映出人们的认知思维。实际上,学习一门语言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解构和使用这门语言的动词上。  相似文献   

19.
《商》2015,(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思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方式不是先天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出发,通过在分析中西方思维差异体现方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园林和西方建筑的差异对比,来对比分析《中国园林》的英译本,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在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喻历来为修辞学家的研究范围,传统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而现代隐喻研究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现隐喻并非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对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遍性,并分析了其作用,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隐喻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