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资本范畴进行怎样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一词避犹不及,更不敢使用这一范畴具体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以“资金”一词代替了资本范畴。“资本”缺位的直接后果是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带来很大混乱,也为体制改革增添了障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求实的精神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概念禁锢,在阐述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时,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上断然使用了“资本”一词,从而使人们开始了对资本范畴的再认  相似文献   

2.
企业联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成 《经济论坛》2003,(10):24-25
一、企业联盟的概念企业联盟也被称作战略联盟,是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的。由于这个概念在提出之后,并没有人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严格的定义,又由于联盟在实践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在名称上也就出现了许多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一定差别的概念。比如:“企业联盟”、“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这些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至于引起混淆;“战略伙伴”、“企业联合”、“战略联营”、“动态联盟”等也都是明确指向企业联盟的概念,也还是容易理解和区分的。而诸如“虚拟企业”、“虚拟组织”、“网络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理论是一个专门研究社会资本及其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关系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随着这一理论研究范围的拓展,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必须尽早统一对其概念的界定。未来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重心应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资本观念,并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实际,凸显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本土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们为什么认同[知识经济]的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概念。一经传入国内,即成了热门话题.尽管有人认为它的内涵及外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人们都普遍接受了它,认为是对当今世界新的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 在新的经济形态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应如何定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范围如何划定?本文试图从学理上做出回答,以澄清目前人们在认识和使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究竟是人力资本包含智力资本,还是智力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由于概念含混,层次模糊,致使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缺乏共同语言,南辕北辙。本文以资本的内涵与外延作为逻辑主线,分析了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模型和人力资本为中心的模型,从而构建了以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为要素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融结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对传统产融结合理论的分析与扬弃从现代开放市场经济的分析框架来看,传统的“金融资本”概念和理论存在许多缺陷。“金融资本”概念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很少使用也反映了这一概念的历史局限性。在希法亭看来,通过各种方式实际上转变为工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就是金融资本。列宁认为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资本。在金融机构已经多样化的今天,金融资本概念仍停留在商业银行的作用上就不免失之偏颇。二战后,各种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  相似文献   

8.
刘健钧 《资本市场》1998,(10):60-61
<正> “风险资本”和“创业资本”可谓是今年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概念,但由于人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给概念运用的规范带来了麻烦。笔者近日参加国家原“高技术风险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的讨论时,即碰到了这种情况。最初,分报告中既有使用“风险资本”的,也有使用“创业资本”的,负责各分报告统稿的朋友就颇为犯难。后来,经过讨论,终于统一使用“创业资本”和“创业投资”,课题名称也改为“高技术创业投融资机制研究”。但鉴于目前社会上仍有不少朋友使用“风险资本”和“风险投资”概念,朋友们嘱咐我借助于一些报刊公开为“创业资本”正名。正名这个使命,笔者自然不敢接受,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倒也觉得有责任为了促进概念运用的规范化做些工作。  相似文献   

9.
钟志雄 《经济师》2009,(4):145-146
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衣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各项新的法规制度的颁布,使资本公积科目出现了具有“损益性质”的“特殊来源”的资本公积,很明显改变了资本公积最初设立时的“准资长性质”新套计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但仍未彻底解决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单元,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密切相关。因此,对企业的研究就成为一个永续的主题,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企业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企业又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并且,企业还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有着“相对稳定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价值”概念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就其本质而言,价值是社会关系范畴,其普遍性性是“一般人类劳动”,其特殊性是在“特定交换形式”下的劳动。应该从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价值。深化和丰富“价值”内涵,对于从理论上说明现代社会劳动的特征及“劳动——资本”交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春立 《当代财经》2007,(5):102-107
严谨的概念界定和使用是学术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由概念形成的理念是指导实践的思维形式.本文针对我国财务管理领域流行的若干错误概念或伪概念进行了辨析或批判,运用历史逻辑的方法分析了资本成本、财务风险和资本运营这三个财务管理学中最基本概念的现行错误解释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关财务管理学理论成果,重新表述了上述三个概念的正确解释.从而正确把握财务管理若干规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在运用兼并这一资本运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兼并概念的内涵认识不清,未严格按照企业兼并法定程序进行兼并行为。分析认为国企改革中只有正确把握企业兼并的意义、内涵,并严格依法去操作,才能达到应有的经济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粗放型”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一位论者说,“‘粗放增长’(Extensive growth,又译外延增长)和‘集约增长’(Intensivegrowth,又译内涵增长)是苏联经济学家在60年代初期创造出来用以分析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他并根据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观点对这一对概念的内涵作了这样的说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中曾经把苏东学者使用的这一  相似文献   

15.
网络财务概念的出现与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出台,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技术有机结合,使网络财务具备了传统财务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网络财务工作流程、网络财务安全和网络财务信息提供三大部分存在的风险入手,在分析网络财务风险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就网络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资本的人格化”与“经济人”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假定,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自斯密提出以来,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外延的扩大,“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早在6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高技术”一词(英文是:High technology)。1971年美国科学院编写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正式提出“高技术”的概念,用以表达在经济上能够取得重大效益的尖端技术。美国《韦氏新国际词典》认为,高技术是使用了尖端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蕊 《当代财经》2002,(4):68-73
经营业绩评价的初始动因来源于们对经济利益的关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最大”、“最小”法则的必然要求;资本保全和资本保值增值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最小”法则的具体体现;两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了人们尤其是出资人对业绩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了业绩评价的内容,尤其是现代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大大拓展了人们开展业绩评价工作的视野,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可见,“最大”、“最小”法则、资本保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薛维峰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65-165,246
分析了小型私营的基本价值与意义,全面总结了私营企业成长的基本模式,从概念的基本属性出发,将小型私营企业的成长模式划分为内涵成长与外延成长两个基本范畴,即成长的“质”和成长的“量”两个方面,主要分析了小型私营企业外延成长模式选择的主要途径,讨论了这些途径的制约因素、注意事项及策略,为小型私营企业的发展指出了可能的基本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产力”初探——文化生产力研究之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春华 《生产力研究》2005,(3):85-86,186
本文初步探讨了文化生产力概念的内涵,认为“文化生产力”是当代社会以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为依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标志和典型形态,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的水平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