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国家调控下的生产资料市场,首先必须明确调控主体,克服调控主体出现的多元、多门、多层混乱局面;其次把建立供求大致平衡的均衡市场作为调控主线;其三调控作用点应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资料价格体系;其四改变调控方式,把握调控力度,提高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治理整顿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供了良机,也为清理生产资料市场环境和完善其调控体系带来了机遇。经过十年改革开放,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体系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但还不完善,特别是在生产过热,消费过旺,市场混乱的状况下,显得非常乏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借整治之机,重置市场管理要素,完善市场调控体系。一、治理整顿是完善市场调控体系的有利时机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就生产资料市场的建没来说,尽管不十分完备,但毕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商品交换关系,成为我们走向商品经济,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之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市场,是指生产资料交换的场所以及各种生产资料交换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交换的本质也是商品交换。以前,我们不注重生产资料市场问题的研究。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以前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显然也就不存在进行生产资料交换的商品市场。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才重新认识到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仍属于商品范畴。也才真正认识到研究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性。但是,直到现在,生产资料市场的目标模式问题也未能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有许多同志幻想在旧的  相似文献   

4.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为此,我国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从去年以来,对生产资料市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地、大胆地探讨,现将这方面探索的结果归纳如下:一、关于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1)狭义论。大多数同志认为,生产资料市场就是进行生产资料商品交换的场所,或称之为买卖生产资料的地方,但对于计划和调拨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存在市场仍有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生产资料市场是计划外物资自由购销的场所。对此,有的同志提出反问:其一,是否与生产资料是商品的理论相矛盾?其二,既然计划内的生产资料可不通过市场,若承认生产资料是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地方政府相继作出了严格规定,国家建设特别是重点建设所需物资由指定的国有物资企业供应,并采取坚决的行政措施予以严格保证,笔者以为,政府定向采购不仅完全符合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的实际,而且其意义也远比看起来的要重大得多,有必要普遍推行。 一、推进政府定向采购是当前国家建设质量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迎来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繁荣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和各方面改革不配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市场是物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也是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随着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实践中已建立了一些生产资料市场,在理论上则作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将近年来学术界对生产资料市场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生产资料市场范围的划分关于生产资料市场范围如何划分,对此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把列入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流通作为生产资料市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必须充分重视和研究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作用。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既要重视法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又要兼顾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规范作用,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充分重视法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首先,充分重视法的引导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引导可以有各种手段,但都要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和保障。国家通过法的规范,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在遵循市场自身要求的同时,也遵循一套普遍适用的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一个全新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全省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表明,吉林省有各类生产资料公司500家,建立了149个生产资料市场和350个生产要素市场,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吉林省的生产资料市场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恢复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基本上是实行市场流通。从"一五"计划开始,重要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分配调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经济运行持续了30年之久。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结束了长期排斥市场的状况,部分机电产品以商品形式率先进入市场流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有了购销自主权,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范围逐步缩减,生产资料价格放开,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省各大中心城市已建立起一批综合性的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和钢材、汽车、木材等专业性物资交易市场、技术市场和期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9.
一、生产资料市场变化的回顾去年生产资料市场的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经挤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生产资料供大于求和市场价格的稳步回落。一年来,虽然国家对于信贷的投资实行"双控"的政策,但生产和建设的增长速度仍然较高,然而生产资料市场始终处于买方市场格局。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3%以上,基本上反映了物资供需形势总的特点。二是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接轨,成为少数物资供需紧张、价格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的主要因素。去年在物资市场普遍沉闷的同时,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没有改娈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性,它的实质仍然是市场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内涵由于透视点的不同,众说纷纭。无论认为是指生产资料交换关系,还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环境;无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基本内涵是生产资料让渡。因此,探讨和把握生产资料让渡优化谁也不会迥避。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生产资料无论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国家的计划管理,还是市场机制的发挥程度,发育都不够成熟,是一个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它的发育必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须借助于生产资料管理体制的改革、价格体系的理顺、政府的有效扶持等条件,实现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专业市场向综合市场的过渡,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开放的、与国际市场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一个计划调控下的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自然,作为一个市场体系,它必须是全方位开放的。如果没有一系列生产要素市场,诸如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就不可能构成一个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特点 1.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从理论上肯定了生产燃料的商品属性,但在一段时期,大多数生产资料仍然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放松对生产资料流通的计划控制,国务院取消了由中央专业部门分配和管理物资的职能,除对少数短缺的重要原材料、燃料中属于重点企业生产的部分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外,其他部分则分别采取国家合同定购、协商定购和市场购销等管理形式。到1994年控制品种由1988年的72种减少为10种,而且计划物资的比重在逐渐缩小,钢材从1990年的41.5%降到1994年的20%,木材从21.8%降到15%,对计划部分也采取了保量不保价的政策,目前除少数生产资料品种的经营需经物资管理部门的批准外,大部分品种已经完全放开经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投资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倍加效应白暴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以及与此相应的生产资料需求过旺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顽症。本文研究产生这一顽症的一个因素:投资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倍加效应,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一、数例说明假定:第一,为了得到年产值120...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正在实现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正在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与此相适应,在微观领域,企业也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在新的运行机制中,企业再也不能只重视生产,不重视市场和经济效益,而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满足杜会需要为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用户,根据市场需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走进误区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调控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共有制;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是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以行政力量实行自觉的直接计划调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宏观经济调控基本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放大,主要表现在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对立了起来,否定其他经济成分与公有制并存,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对立了起来,认为只有计划调节取代市场调节才能避免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认为计…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是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工业总产品的内涵来说,或者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内涵来说,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都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就前者来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是工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问题是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能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工业总产品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既要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分配,还要涉及到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而且因为这种分配要涉及到生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机部系统许多企业解放思想,冲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迈进了市场。这一创举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去年,在国家下达任务大量减少,电力、燃料和原材料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创造了总产值、实现利润和劳动生产率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奇迹。他们的经验表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把经济搞活的一把钥匙,也是经济改革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同,所以,企业的所有制模式也不相同。如在同一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就有三种情况: (Ⅰ)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统归国家所有;生产资料只有一个主体——国家。这种模式也叫国家所有制模式。(Ⅱ) “企业所有,企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Ⅰ)相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王震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39-139,20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松动,国内基建市场也出现了反弹。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合法化的前提下,除压缩成本,纳税筹划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分析建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旨在为建筑企业提供合理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纳税筹划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