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卡工程》2015,(10):56-57
众所周知,对于可穿戴设备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其实企业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因此功能大而全成为现在最普遍的选择。但是,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许多期望,比如:GPS定位、三防以及卡路里计算等功能。据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心率、血压等健康功能,以及支付、身份等安全功能的关注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5,(9):36-37
如何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达到每大都必须用到的依赖度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否留住用户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逆向追溯可穿戴设备能提供的价值和服务更加有际可循。运动、睡眠、膳食监督管理这些对用户的吸引力比较有限.自律能力较强的人根本不需要这些玩意儿的提醒,仅提供相关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存在价值也可由可无。然而,随着移动支付从手机转向智能可穿戴设备趋势的到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移动支付的功能被挖掘的同时也迎来了可穿戴设备的“第二春”。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4,(11):51-51
正11月4日,北京——全球领先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握奇在法国巴黎"智能卡身份识别工业展"暨"巴黎卡展"(CARTES)上正式为其首款智能可穿戴支付设备Sharkey~(TM)揭幕,新加坡Ez-Link、法国EMKA集团、中国银联等客户也出席了此次发布仪式并参与了新品揭幕仪式。Sharkey~(TM)是握奇推出的首款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手表和手环两种形态,通过蓝牙连接  相似文献   

4.
近日,支付宝官方微博表示,支付宝实验室一直在研发“意念支付”这款产品,这种支付方式会通过支付宝钱包微型手指穿戴设备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2月18日,苹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终于登陆中国,同时也宣告国内移动支付领域进入了支付宝、微信、Apple Pay三国争霸的时代。Apple Pay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简便、安全、私密的移动闪付方式,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虚拟"卡包",利用储存在手机等穿戴式设备中的银行卡进行近场闪付,用户无需出示银行卡,通过手指轻触Touch ID即可完成支付。一、Apple Pay涉足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闪付和远程支付两类。2015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4,(12):44-45
正2014年12月4日,中国银联在上海举办2014年度金融智能卡合作伙伴会议并正式推出蓝牙智能卡及可穿戴支付产品方案,广州天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联的领导下及金雅拓(Gemalto)公司的支持下,同步发布全球首款可穿戴智能卡-手机荷包卡。手机荷包卡集近场支付、远程支付、空中圈存于一体,基于中国银联发布的蓝牙智能卡及可穿戴支付产品方案,采用通过EAl6+/EMVCo安全认证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3,(11):40-41
11月22日,第十一期NFC论坛沙龙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以《NFC在穿戴式设备当中的创新应用》为主题。随着近几年穿戴式设备的崛起,NFC也逐渐加入到穿戴式设备创新应用当中,本次沙龙分别有移动支付网主编兼NFC论坛沙龙主持人慕楚,Galaring NFC戒指商务负责人姚远,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5,(4):52-52
移动支付风生水起,而手机支付已经不是新闻,支付正在进入"可穿戴时代"。继苹果手表推出移动支付功能之后,最新消息称,知名运动手环厂商Jawbone,即将和美国信用卡公司合作,推出手环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9.
摆脱银行卡的束缚,将线上与线下、现场与虚拟的支付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创造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体验……无卡支付的诸多优势将使其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以下简称“万事达卡”)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常规的卡片支付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但是越来越多的支付行为将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将是无卡支付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方式应运而生,移动支付以其方便、快捷、时尚的特性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享受支付带来的乐趣和便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同比大涨212.86%和317.56%。移动支付俨然成为国内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增长最快的几个  相似文献   

11.
张莉 《时代金融》2013,(8):58-59
近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助推了支付服务市场改革与发展加快进程,消费者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的安全威胁,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需求,研究我国电子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现状,从而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7,(2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迅速崛起,便捷的支付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良好的消费体验。然而,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同样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需对其演进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具备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的起源与发展,随后对比分析了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最后以当前较为流行的微信支付为例,通过分析支付的时效性和空间连接性说明微信支付的特性及其演进过程,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移动支付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消费者以启发,为移动支付能够在我国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4,(12):5-6
正从发展趋势来看,现在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穿戴式设备和移动支付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了,我们在中间作为运营商的支付公司,我们感觉将来可能SIM卡会作为移动支付的核心要素,它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应该说,NFC在我们国家推出来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NFC现在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参与各方不断增多。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第一个是从宏观政策上来说,人民银行也在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利用科技创新在支付服务领域迅速拓展,移动支付业务量迅速增长。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业务中为客户开立的支付账户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普遍被公众所接受。但同时存在支付账户实名制落实不到位、非属地化管理导致消费者维权难、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科技背景下支付账户发展现状和支付账户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支付账户实名制管理、提高支付账户非现场监管水平、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等规范支付账户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可穿戴设备与银行的关系,开始变得与智能手机一样了。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成熟与可穿戴设备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制高点,同时也是金融领域版图再拓延的好时机。没有人怀疑,可穿戴设备会是2014年最热门的趋势之一。据Juniper网络公司统计,今年可穿戴市场销售额达15亿美元,将超过去年8亿美元的销售额。从移动互联网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带来划时代的意义,引领了一个新的市场生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电子资金划拨通常仅指以电子方式在金融机构账户之间进行的资金划拨,而电子支付泛指任何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支付,其法律内涵不太容易确定。支付服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而为与《票据法》相对,建议我国采用"电子支付服务"。该概念应包括"经营"、"促进"和"促成"支付的所有必要服务,且支付"直接通过电子设备发出支付指令"进行。电子支付服务世贸组织争端案中我国败诉的原因在于支付卡信息转接市场垄断而非专家组解释不当。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4,(Z1):54
正Visa公司于2月20日宣布,为客户提供安全部署移动支付计划的新方案,包括首次允许客户在安全的虚拟云端部署支持Visa payWave非接触支付的账户。这一举措使得Visa对于全球移动支付业务的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选择来满足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安全支付的需求。随着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不久前推出的名为HCE(Host Card Emulation)的新功能,Visa也开始支持云端移动支付。HCE技术支持安卓设备的任何近场通讯(NFC)应用模拟智能卡,允许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感应刷卡,同时还允许金融机构在安全的虚拟云端部署支付账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万事达卡加快了在移动支付领域探索的步伐。早在2003年,万事达卡就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PayPass,成为较早涉足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卡组织。消费者只需将嵌入PayPass芯片的卡片、手机或其他设备在非接终端轻触即可完成支付。2012年5月,万事达卡面向全球商户、银行及合作伙伴推出了Pay Pass数字钱包。消费者轻松点击鼠标、轻触平板电脑屏幕或智能手机即可通过Pay Pass数字钱包在线上和线下安全地进行消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江苏省支付日记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支付行为,利用Logistic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消费者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从树立"大支付"理念、构建支付货币统计体系、推进硬币自循环、提升现金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