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中之重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小康是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继续消除局部贫困,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阶段。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经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当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  相似文献   

2.
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最现实的国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应该是指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归根结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体现在发展的物质经济成果、民主政治成果、精神文化成果都要惠及13亿人,也就是说只有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富了,中国才算富裕;只有农民小康了,才会有全国的小康。而现实情况却恰恰是农民的人均GDP并不高,农民的人均收入还很低。截至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我们称它为总体上小康,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才是全面的小康。2003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只有2622元,只相当于320美元左右,平均1天还不到1美元。因此,我们离全面小康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必须着手解决农民增收这个涉及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问胚,千方百计地做好农民增收这篇文章,否则,科学发展观之全面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是建设“宽裕型的小康社会”,恩格尔系数应≤40%。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确定: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人均GDP应≥25000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4%,农民恩格尔系数≤40%。  相似文献   

4.
一、我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 (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中,农牧民收入占20%的权重,是头等重要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发展轨迹呈稳步提高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2002年的20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6.07%。然而,从近几年农牧民增收形势看,2000年农牧民收入增长1.3%,2001年  相似文献   

5.
尤世成 《发展》2005,(3):73-74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下辖9个县(市区)。全市“七山两水一分田”,自然条件并非十分优越。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高。2003年,全市GDP达到799亿元,人均达到2100多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8.8亿元,人均达到19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45元;全市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程度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分析金华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唐俊昌 《当代陕西》2008,(11):38-38
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相对缓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不和谐因素,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最大瓶颈制约。宝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8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的26%;全市1802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村仅35个。如何尽快破解这一症结性难题,最近,我们深入秦岭腹地、渭北旱塬、千陇山区,在不同类型村中选点,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无锡市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009年已宣布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012年,无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跃上新台阶,达到35663元,比2011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9元,比2011年增加2071元,增长2.6%,城乡居民收入双双高于同期经济增长幅度,正逐步踏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数据     
《浙江经济》2008,(2):7-7
8265元 2007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65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0.4%。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起就一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被外界称作是“浙江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秘诀就在于浙江农民大多数从事非农产业,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70%,如果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农业不能增效,农民不能增收,则实现全面小康将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是: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  相似文献   

10.
霍邱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处沿淮,总面积349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2.3万人。2004年财政收入仅达2.03个亿元,位于全省24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人均指标分别为2737元、135元、2518元,在全省61个县市分别位于57位、54位、42位。人口大县,财政弱县,人均小县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浙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农业总产值1508.6亿元,累计完成环境整治村8236个,全面小康示范村852个,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7年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根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的要求安排工作,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经济》2003,(1):19-19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全面建设小康的总目标,这是确定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基本依据。根据这个总目标,在分析研究未来2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人均3000美元左右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水平,确定我省各项指标预期目标。现将指标体系部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指标测算分析如下:经济总量及速度。2001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5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3%。按照到…  相似文献   

13.
一、内蒙古小康进程和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小康标准和内蒙古小康进程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提出了全国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1990年价格),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800美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1990年价格);3、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提出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即达到3000美元.改革开放前河南的人均GDP只有数计美元改革开放给中原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尤其是90年代末经济总量明显增长.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连续7年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相似文献   

15.
金秋九月,我有机会第一次到浙江宁波,参加全国党委办公系统的一个工作会议。宁波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改革开放以来,543万宁波人民在9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辉煌的业迹。从1978年到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20亿元增长到1310亿元,人均GDP近3000美元;财政收入从5亿元增长到19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近3600元。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911元和5362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战略目标。确保桂林市与全国同步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在“农业稳市”基础上实现“工业强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对全市12个县118个乡(镇)农民增收进行了深人调研,得出结论:2020年桂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0720元.比2008年4465元翻1.26番.届时将超过全国9000元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江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苏浙沪交会处,全市户籍人口79.3万.面积1093平方千米。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全市财政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23.4%、33.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1285元、22027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2.3%。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城市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  相似文献   

18.
黄源水 《开放潮》2003,(6):52-53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惠安县制定了本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05年,全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人均GDP2.65万元,城市化水平46%;到2010年,全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4.15万元,城市化水平60%;到2020年即建党100年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即建国100年时,全县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一年一年地扎实推进。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着力建设好三个支持体系,努力夯实三大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三个化”进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要根据十六大关于经济建设的八方面措施及省、市委部署,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  相似文献   

19.
周述实 《发展》2003,(2):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实现的宏标。甘肃省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更为艰巨。甘肃省是西部的欠发达省份。在全国基本实现小康的起点上,2001年,甘肃省与全国的差距在四个方面最出:一是工业化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约55.19%,而人均工加值的差距就占其中的57.81%。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56.62%。三是生态环境严酷,森林覆盖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62%。四是城乡之间、地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10,(6):I0001-I0001
铜陵是安徽省的工业重镇,是长江中下游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泛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城市的重要成员。2009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近7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94元。当前,全市上下围绕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以及“十二五”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两个翻番”的目标,鼓足千劲、奋勇前进,全力以赴推进大建设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