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研究结果:(1)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土地出让收益逐步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结论:(1)地方政府的公共属性需要加强;(2)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变化对其土地利用行为形成激励。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理解和改革土地财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显著提高了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平均而言,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可以解释样本中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变动的28.94%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动的16.85%。但是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天花板效应",地方政府获得垄断供地权后,土地财政在初期会显著增长,之后增长放缓,在垄断后的第8年,垄断效果达到顶点。研究结论:短期内,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是长期来看,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本文引申的政策含义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是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抓手,短期内改革的思路在于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长期来看,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应追求辖区内福利最大化,而非财政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县级土地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县级土地财政中存在过度刺激建设用地扩张、土地财政刺激房地产业超常发展从而助长房地产泡沫、土地收入分配不合理、土地税费体系不合理、财政收入过度倚重房地产业、土地财政推高县级财政金融风险、土地收益分配缺乏监管等问题。研究结论:应正确看待土地财政收入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规律,合理设定省县两级财权,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并加强对县级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和权利约束,加强持有环节税收建设、预算外收费清理工作、县级政府融资渠道建设,以增加县级政府多元化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中中国省级层面和江苏省地市级层面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各省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江苏省地级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平均值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国家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和土地出让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省份间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省份存在明显的"土地财政"现象;"土地财政"现象在低一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村》2011,(2):84-84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杨林在《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上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政府转型。他认为,从中国现实看,收入分配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性问题。这些年,财税体制以及相关的结构性改革滞后,是收入分配关系难以理顺的主要原因。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重在推进以调整财税体制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他建言。理顺初次分配关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以民富优先为目标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的分配格局:建立再分配体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划分中央地方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分工与责任;建立公平分配的基础制度,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规范行政支出,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江峰 《中国土地》2006,(5):17-18
土地出让金征收使用与管理的现状土地出让金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纯收益,即土地出让总收入扣除政府取得土地所支付的征地、拆迁费用以及宗地前期开发费用等的余额。土地出让金征收使用与管理经历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享、全部属于地方和区分新增和原有建设用地对土地出让收入实行不同管理三个阶段。按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在收入管理方面,土地出让金为地方专项收入,列入政府基金预算。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具体缴交程序是: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填发“缴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登记单…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来源,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1—2017年相关数据,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的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发展历程,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乡村自身三个层面识别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总体运行框架,阐释各项潜在障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时间序列上各潜在障碍因素数值变化趋势。采用熵值及理想解相似排序法测算三个层面障碍程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7年影响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三个层面的障碍作用同时存在,但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乡村自身的障碍程度呈现“此消彼长”变化趋势,导致总体障碍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土地财政资金规模的增长,对于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逐年减小,表面现象上最主要的障碍是乡村自身发展较滞后的现实情况,实质根源是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及分权财政体制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从完善土地财政形成制度根源、优化考评监管体系、征收保有环节房产税、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推动低效农村...  相似文献   

8.
所谓“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房地产收入的情形。特别是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从土地上产生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政府近乎无成本地从农民手中征地(农民获得土地补偿金仅占土地转让收入与增值收入的2%~3%,相当部分地区还不到2%),然后以“市场价”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类工商企业。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考察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以中国大陆1990—2013年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和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耕地占用税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土地租税收入具有促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作用,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益分成的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推动作用,建设用地变化仅与耕地占用税收入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耕地占用税制度产生反向政策响应,合理调整土地财税体制和盘活存量土地才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土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防止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 ,各国存在共性的地方比较多 ,因此 ,西方国家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办法我国可以直接借鉴。土地资产管理较多涉及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国家 ,因此 ,在我国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 ,都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而没有土地的所有权。这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一个根本区别。这个区别决定着我国各有关产权主体获取土地收益的数量、方法及途径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府很少介入地租的初次分配 ,而我国政府则直接参与地租的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如果合理 ,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不…  相似文献   

11.
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研究目的:研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风险和防范措施.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土地融资成为地方政府财政和城市化资金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及以土地抵押融资是政府储备土地的真实宗旨;新一轮的城市扩张主要由银行资金投放支撑,而银行贷款又是通过土地撬动.  相似文献   

12.
制约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因,以期为未来改革方向提供参考.借助经济学理论,利用经济学中基本的供求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的土地市场供给状况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认为:土地市场不健全,特别是土地征用市场和土地出让市场不健全造成了城市土地低密度外延扩张和城市存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供给机制不合理、土地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土地价值,引致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是土地替代型而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利用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供给控制下的需求驱动市场、通过地租地价的变动规律,以及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来引导和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此次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变革,明确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结束了延续近3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城市建设的分配制度,标志着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城的城乡关系予以调整。土地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载体,土地政策往往可以作为宏观政策走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土地出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徐绍史部长在1月7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到这段话,包含了对我国城市发展土地依赖症多层面危害的多重忧虑。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采用新疆2008-2010年数据对房地产市场波动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得出结论: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程度与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房地产市场交易规模出现波动3个月左右之后,土地出让收入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在房地产市场回调背景下土地出让收入面临的风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仍旧是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成为中国当下的焦点,收入分配调整,也因此正在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而这将是一个涉及民权、市场、社会和权力各自归位的复杂过程。从政策层面引导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避免收分配差距过大,让全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改革的大方向。要特别指出,在讨论收入分配不公时易忽视的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中国实行了60多年的城乡差别政策,大家似乎已习惯了,默认了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考察土地市场对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程度及动态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向量自回归。研究结果: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相互促进关系;短期内,财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干预土地出让市场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但长期并不有效;地方政府的偏向性土地出让行为会提升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但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不太显著。研究结论:基于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短期效应,应改变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依赖,加大存量土地的挖潜;对于面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要进行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权衡,增强土地供给方式和土地供给指标使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虽然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但相关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可控的。需要积极推进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有效防控伴生的金融风险伴随着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部分地方政府可能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政府总收入同比仅增长了5%,远低于一季度的15%和二季度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浙江、安徽两省四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以T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因素;运用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比较了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机会和家庭财富水平对农户转入土地面积分别具有显著的反向和正向影响。在经济发达、土地单位收益高的地区,土地倾向于流转到高收入农户手中,可能会扩大当地农户的收入差距;在经济欠发达、土地单位收益低的地区,低收入农户更容易获得转入土地机会,当地的收入分配状况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