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经济运行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合作与冲突问题,当这些“当局人”按照个体理性原则进行决策活动时,他们就是在进行“博弈”。如果将政府视为代表国民经济宏观利益的“当局人”,将农户视为代表微观利益的“当局人”,那么,在整个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政府与农户之间博弈的主线。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还是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引发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关系类型、相互影响方式以及双方的对策选择,对于制定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食品安全风险威胁下,农户“一家两制”的个体自保行为会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试图从农户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对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给出可能的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解决措施。基于2018年广东千村调查数据,利用广义精确匹配(CEM)方法和逆概率加权回归(IPWRA)模型,本文探讨了农户劳动力配置对“一家两制”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和稳健性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看,劳动力跨产业配置带来的挤出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加剧了农户“一家两制”行为,但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地区,农户劳动力跨产业配置显著加剧“一家两制”行为;经济发展水平偏高地区,农户劳动力跨产业配置对“一家两制”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减缓农户“一家两制”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文章旨在对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以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从农业技术采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个体行为与同伴效应识别、同伴效应形成机制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价。[结果]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强调农户自身特征或决策对绿色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网络,以及同伴效应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所起的作用。[结论]未来应深化社会网络、同伴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的“中国特色”;应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进而拓宽农户致富渠道、推动农户持续增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增收效应和追赶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从“外生推动”到“内生发展”的转化机制,以及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提低扩中”的追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助力农户增收,并促进农户本地就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还能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造,助力农户增收。第三,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管理能力的调节下,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与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内生发展”。第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能有效降低乡村基尼系数与个体收入剥夺系数,助力低收入农户群体追赶中高收入农户群体,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计划的“危机”和摆脱“危机”的对策 大家认为,农村经济的变革对农业计划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农村生产组织的规模由集体缩小到家庭,千千万万个农户进行合法的自主经营。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决策权全部转移到个体农户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农业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困难重重,计  相似文献   

6.
“工厂(林场)+农户”发展用材林基地的调查与思考徐兴发,陈平福“工厂(林场)+农户”是一种国家、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成份组合的经营模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销为重点,以互惠为纽带,以经济合同为制约,以系列服务为保障,将生产者、加工者、...  相似文献   

7.
从1993年起,云南省江川县联社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压缩乡镇企业贷款,把农户、个体工商业户、私营经济作为功能定位的基础,大力培育优良客户群。在服务区内全面推行“存贷挂钩”和贷款投放“三优先、两控制”等办法。存款挂钩即:一是以存定贷。辖区内在信用社存款或存过款的农户、个体工商业户需要贷款,根据存款数额、信誉程度和还款能力,确定适当的贷款金额。二是以贷引存。对辖区内需贷款5000元以下信誉好、有还款能力、暂无力存款的农户、个体工商业户等,先贷款后存款。三是存款预约。深入到乡村,逐家…  相似文献   

8.
六、七十年代,全国范围内曾多次开展,“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将老百姓在十边席地、房前屋后种的小粮杂谷、瓜果蔬菜“一扫而光”、干个体、搞私营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尾巴”早已不再是被割的对象,在不争论“姓社”、“姓资”和“三个有利于”的指导下,“尾巴”喜遇发展的春天,不少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浙江的温州、义乌个体工商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70%,发展之迅速令人吃惊。私营性质的江苏中大集团年产值达  相似文献   

9.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大市场的矛盾。“龙头企业 农户”的形式不能根本改变农户分散状况和弱者地位,却可能造成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不利于农户经营能力的提高“;合作社 农户”则是农户通过联合、合作,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较好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农民个体的就业倾向。通过分析山东、陕西、浙江三省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减弱农民非农就业意愿的效果并检验了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农业保险可使农民非农就业意愿显著降低,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后,其“非常愿意”从事非农工作的程度减弱了5.6%;在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影响中,风险承受发挥着一定的中介效应,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农民非农就业的意愿;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农户之间存在差异,对“大中型农户”和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小型农户”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交易类型—公平感知—政治信任”的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响应逻辑。公共政策响应依赖于政治信任,较高水平的政治信任能够降低政策实施的交易成本。其内在机制在于,各层级政府与个体在政策响应过程中构成了康芒斯式的交易类型组合,进而催生个体产生不同的公平诉求,最终影响个体对各层级政府的政治信任。本文以农地确权政策为例,将政治信任作为农户响应农业政策的代理变量并使用广东省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人际公平均显著提升了农户对地方政府的政治信任;人际公平显著提升了农户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整体公平感知对农户的地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在控制住人际信任、家庭政治资本与社会网络、村庄禀赋与历史因素后仍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在农村公共政策实施中,鼓励多维公平的实现,谨慎对待政策推进的效率攀比,这对提升农民的政治信任并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中投资不足与政府缺位的双重困境,从农户参与行为的视角,本文基于浙江省9个县(市)13个村庄55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考虑地方政府、农村社区、用水组织及个体农户等参与水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农户模型,推导出政府激励下用水组织管理模式及农户参与行为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水利市场化中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组织激励。结果显示:农户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其他个体因素会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水利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不同社区条件下的组织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利管理的整体社会参与效果;个体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对组织激励具有正向传动作用,尤其是个体农户与社区之间的交互特征以及农村社区的地理文化环境对水利组织管理效率的影响最大;经济性报酬参与方式成为现阶段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主要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公司 农户” 的模式,是以一行业的龙头企业(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牵头,带动一定数量的个体农户或专业户,按不 同的生产阶段进行分工生产某一农产品或进行农产品加工的组合形式,对饲养业而言,通常是由龙头公司预先提供种苗、饲料、兽医药械和技术服务,农户负责提供场地栏舍、人工,最后由龙头公司收购产品上市销售或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罗山县和江苏省海门市进行的农户调查,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行为,并采用交叉分析方法(cross tabulate)分析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而从农户个体土地经营行为的角度探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重新审视土地对农户个体、农村以及全社会的作用,结合研究结论给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服务“三户”(农户、个体工商户、专业户),实现了信贷支农与经营效益的双赢。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农户由25.9万户增加到现在的79.4万户,增长306%,农户贷款面也由不足20%提高到42%,农村信用社已累计向农业投入299.5亿元,占全市农业信贷总投放的80%以上。去年,临沂市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2170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51亿元,全辖有157个信用社实现盈利,盈利面达67.5%。 端正方向 服务“三农” 前些年,临沂市200多家农村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事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成效,目前相关研究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基于农户个体对技术预期收益、成本、风险等各维度感知的影响研究还较为欠缺,文章拟从此视角开展探析。[方法]从“感知—行动”分析视角入手,基于338家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测度农户技术价值感知对其采用倾向的作用程度,并进一步考察各影响路径在决策者个体特征、地形条件、辐射圈层及农户是否参与农业组织等变量上的响应。[结果]预期收益和综合价值感知对农户的技术采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成本和收益风险感知则对其采用倾向有负向抑制作用; 决策者个体特征对技术综合价值感知及其影响采用倾向的程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农户的技术成本认知、收益与健康风险感知影响技术采用倾向存在显著的地理条件响应; 是否为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成员在农户的价值感知影响技术采用倾向各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多渠道开展技术价值宣传、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节点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推广效用、加强农业技术价值感知的测度与引导等措施均可对提升农户技术采用意愿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了农户参与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分析的7个基本假设,对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农户参与纵向协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文章基于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农户的入户调查,运用判别分析法综合分析葡萄酒产业纵向协作模式农户选择偏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河西走廊产区酿酒葡萄种植户显著地偏好“口头协议”模式参与葡萄酒产业纵向协作,“市场交易”模式次之,“合同模式”偏好程度最低,其选择率分别为4045%、3315%和2640%。(2)农户选择产业纵向协作模式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专用性投资是农户选择“市场交易”模式最重要影响因素。(3)“口头协议”与“书面合同”模式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监督管理对于双方协作非常必要。(4)“市场交易”和“口头协议”模式下的企业与农户普遍缺乏有效沟通,“企业—农户”之间松散的组织关系,极易引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潜在“敲竹杠”风险,农户选择“书面合同”模式动力不足。[结论]位于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高价值区的企业,如何技术性的处理利益分配对双方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的变迁引致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路径与获得要求朝着新方向演进。从社会资本数量、质量视角出发,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健康贫困进行分析,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与提升健康素养意义重大。文章基于CFP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预期的贫困脆弱性(VEP)方法衡量了贫困农户的健康脆弱性,深度检验了社会资本质量、数量与“返贫”农户健康脆弱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数量有利于降低“返贫”农户的身体脆弱性,但是显著提高了“返贫”农户的心理脆弱性与交往脆弱性。社会资本质量则对“返贫”农户的三种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之间的减贫差异源于“返贫”农户的消费支出规模与创业动机存在不同,最终引致两者之间的未来要素投入规模呈现“分流”态势,从而为社会资本数量与社会资本质量的健康扶贫差异提供了合理解释。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并行的趋势下,政府需要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返贫”农户拓展社会资本质量累积路径,加快推进新时期健康扶贫政策的转型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土地托管行为的决策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 机衔接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符 合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分析框架,兼具“诱导性”和“抑制性”双重逻辑;(2)农户土地托管意愿是产生土地托管行为 的主要动力,农业经营情况是遵循“抑制性”效应负向影响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的重要系统,农户土地托管认知是遵 循“诱导性”效应正向影响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的有效系统;(3)“务农热情→耕种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 →刺激务农热情”闭合回路是抑制农户土地托管行为的底层逻辑,认知的“诱导性”效应从长期来看作用效果有限,且 存在时滞性,需求“抑制性”效应将对农户行为起主导作用。研究结论:缩小农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差距,充分发 挥村集体的信息传播与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农户土地托管顾虑是未来土地托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为政府制定引 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塞飞亚公司与农户签约的“历史”,分析了从“公司加农户合约”转化为“公司 农户 基地”的“准一体化合约”的各种现实约束条件,解释了公司和农户各自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却并未缔结成经典企业理论所定义的一体化科层组织结构的原因。通过引进历史主义分析,本文论证了“公司 农户 基地合约”兼有市场高能激励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优势,因而是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合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