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刍议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现代企业而—言,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COSO风险管理框架又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全面性的主要标准。基于此,在COSO风险管理框架范围内,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进行健全性、符合性测试,对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多个方面,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增加,为了指导和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框架或风险管理标准。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加强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2006年6月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在比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启示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同时,简要思考了风险管理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理论,直到20世纪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理论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法人企业,而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显得不足,而且现有研究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本文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内容.构建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并运用该框架结合具体案例对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严学锋 《董事会》2012,(12):74-77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思路很重要。思路对了,风险管理方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中联重科的内控建设紧密联系其工程机械行业特色,从关键业务流程框架的确定到关键风险点的提取,再到最佳控制时间的确定,都充分考虑工程机械的行业特点,很有借鉴意义。因此,《董事会》杂志记者就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对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中国石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重心已发生质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更多的是结合风险管理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由原来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由对内控程度执行的合法合规发展为与风险管理结合的识别和管控。中国石化已建成一个"由企业自查、总部职能部门审查、总部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为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应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风险管控。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要求国有企事业单位切实做好风险管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征程中,牢牢把握财经基础管理的主线,将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保障航天科技集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略,并着手探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石油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石油)公司面临一个"风险金字塔".金字塔最顶端的市场宏观经济风险,很难被一个企业完全规避;中间层面的政策法规风险和行业竞争风险等,可以通过知法守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司战略来降低;金字塔最底层的公司日常业务运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侧重点.风险管理是识别、测量、评估、呈报和控制所有可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各种风险的过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一是有效管理和提高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二是将公司资源或资本按风险-回报率最大化原则分配使用.文章介绍了典型的国际能源(石油)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以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基础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和流程,以及能源风险管理从控制职能发展成为战略管理工具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11.
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企业创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创新管理对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的新要求,除传统财务战略目标外,从人力资源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三方面制定非财务战略目标及相应绩效指标,将其纳入一般管理控制系统框架,构建创新导向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并具体分析每一环节的运作方法.有利于丰富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指导企业利用管理控制系统有效开展创新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的出现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使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出现了方兴未艾之势。文章在对近十年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商业模式的含义和商业模式的本质,提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结构性维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南宁明湖花园 C、D座商住楼的设计中应用异形框架柱的实践 ,阐述了异形柱框架结构住宅在使用上有着显著的优点 ,及其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框架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借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从项目全生命周期、项目全管理过程、项目全管理要素和项目全产品价值链4个方面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进行全面、有效地集成,从而建立起比较清晰、全面、结构化和层次化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erform a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BUYGRID Analytic Framework (BAF)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a general model of industrial buying behavior. The BAF is often used as a basic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 studies, even though it has never been validated.This article also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buying behavior by ide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formal system on the formal decision process and defines a decision-process model for the informal system.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主要目标是提出一个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框架,并对该框架进行验证.文章从文献综述入手,深入地分析了3个著名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了建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系统化管理模型的研究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面谈和调查问卷被用来收集建筑业从业者的观点.基于这些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一个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前提条件,4个管理活动组和一个持续支持活动组.案例分析表明,该管理框架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PERSPECTIVE: Establishing an NPD Best Practices Framewo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hieving NPD best practices is a top‐of‐mind issue for many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managers and is often an overarching implicit, if not explicit, goal. The question is what does one mean when talking about NPD best practices? And how does a manager move toward achieving thes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best practices framework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much‐needed discussion on this topic. Originally presented during the 2004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DMA) Research Conference in Chicago, the article and the authors' presentation spurred a significant, expansive discussion that included all conference attendees. Given the interest generated,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move forward on a series of rejoinders on the topic of NPD best practice, using the Kahn, Barczak, and Moss framework as a focal launching point for these rejoinders. A total of five rejoinders were received and accompany the best practices framework in this issue of JPIM. Each rejoinder brings out a distinct issue because each of the five authors has a unique perspective. The first rejoinder is written by Dr. Marjorie Adams‐Bigelow, director of the PDMA's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tudy (CPAS), PDMA Foundation. Based on her findings during the CPAS study, Adams comments 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suggesting limitations in scope. She particularly points ou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the framework offered by PDMA's emerging body of knowledge. Dr. Elko Kleinschmidt,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 McMaster University, wrote the second rejoinder. Based on his extensive research with Robert G. Cooper on NPD practices, he points out that best practices really raise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Thomas Kuczmarski, president of Kuczmarski and Associates, is the author of the third rejoinder. Kuczmarski highlights that company mindset and metrics are critical elements needing keen attention. Where do these fit—or should they—i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The fourth rejoinder is written by Richard Notargiacomo, consultant for the integrated product delivery process at Eastman Kodak Company. Notargiacomo compare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to a best practices framework Kodak has used for new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since 1998. The distinction of the Kodak framework is the inclusion of a product maturity model component. Dr. Lois Peter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 is the author of the fifth rejoinder. She brings out issues of radical innovation, a natural focal issue of RPI's radical innovation project (RRIP). It is highlighted that radical innovation may require unique, distinctiv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 single framework cannot illustrate. Multiple layers of frameworks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each corresponding to a level of innovation desired. The overall hope is that the discourse on best practices in this issue of JPIM generates more discussion and debate. Ultimately, the hope is that such discourse will lead to subsequent continued study to help discern what NPD best practice means for our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员辽阔,独立运行的电网众多,国家电监会不可能象英国的ofgem那样,作为“一线”监管机构运行,即使按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5号文”)规定,“向区域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派驻代表机构”,监管的“缺位”仍不可避免。为确保国家电监会的有效运作,必须尽快构建完整的的电力监管组织体系。过渡期的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应符合电力监管机构的基本属性,要有利于打破省间壁垒,推动跨省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分支机构的布局和级层间的权力结构设计,必须与电力市场发育、电力企业重组的差异性相适应,因“事”设机构、授权力,要充分顾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现状及走势,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煤炭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了现代化煤炭企业的统计架构,对如何完善煤炭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