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人控制"的容忍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功翔 《经济问题》2004,(11):62-64
“内部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内部人控制”是与两权分离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与提高企业效率的需要。在现阶段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既需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更需要建立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3.
郑翘楚 《当代经济》2007,(20):54-55
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文章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内部人控制目前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现代公司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内部人控制的起源。对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合谋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近些年媒体所揭露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通过与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合谋来成功获取企业的控制权,从监管角度看,正是监督主体的被“收买”或主动寻求合作导致监督过程的低效甚至失效。此时的监督低效不是监督主体监督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是他们主动或被动参与合作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指出了当前公司治理理论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误区 ,并从制度演进的角度对内部人控制的本质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 ,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对内部人控制这种制度形式的否定 ,而在于对其存在问题的符合市场原则与社会公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母子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公司管控同集团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天然冲突,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需要通过公司治理来间接实现。因此,母子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既涉及到单体企业治理层面的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问题,还涉及到集团公司管控层面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将母子公司管控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公司治理领域可以很更好地解释母子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作为企业剩余资源的配置活动要受到企业资源的制约。在“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制度背景下,政府和内部人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有能力也有动力利用掌控的资源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施加影响。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对企业资源和多元化经营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出:研究框架上应突破单一视角的藩篱,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和企业资源同时纳入多元化的研究框架,反映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内容上应在政府和内部人对多元化模式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企业多元化模式方面加以扩展;研究深度上应在资源的测度方法、股改前后政府和内部人影响多元化的动机、模式和效果是有所变化等方面加以深入。  相似文献   

12.
高凤莲  段会娟 《经济论坛》2010,(11):188-190
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转轨经济中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理论渊源,然后联系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从公司治理、股东、经理人、董事和非正式组织等角度分析其内在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对策,以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政府规制一般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或规制机构)利用国家强制权依法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的经济、社会控制或干预。其规范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政府俘获问题则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重视的问题。所谓政府俘获是指"企业通过公职人员提供非法的  相似文献   

14.
范勇福 《当代经济》2007,(11):36-37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不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任何治理措施都将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花样不断翻新的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以比较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出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不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任何治理措施都将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花样不断翻新的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以比较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出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俄两国“内部人控制”的现实状况、共同特点和改革路径的角度,说明了在缺少有效制度的环境下,即使控制企业多数股权的内部人仍会为自身利益选择“掠夺”行为,而不会增加企业价值。为此,依据现有路径应选择新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规制机构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属性的“公利性”或“自利性”影响规制目标的完成以及规制机构的选择。事实上,政府具有“公利性”的本质属性和“自利性”的从属属性的双重属性,因此,要坚持规制目标的公共利益并选择能更好实现这一目标的规制机构。根据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模式、规制机构的现状和规制目标的设定,本文提出我国规制机构的设置应由目前政府与监管合一的形式向独立规制机构的形式过渡,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准独立的规制机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安排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并考察了产权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倒U”型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银行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与非政府控制的企业相比,政府控制的企业持有较少的现金;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持有的现金越多;企业的成长性、银行债务、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特别地,本文提供了与公有产权相伴的“政治关系”在司法体系薄弱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融  王建明 《经济师》2005,(4):120-121
文章首先阐述了内部人控制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表现形式 ,并在剖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行为发生原因的基础上 ,主要以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人控制治理方法为借鉴 ,加以比较分析 ,并探索我国企业的对于内部人控制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侯小卫 《经济师》2003,(11):68-69
文章介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所产生问题及对投资基金运作的影响 ,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