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灿金 《新智慧》2008,(3):I0016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财政学界就“公共财政”问题展开的论战,与其说是争论双方在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存在分岐,不如说是双方所遵循的研究范式之间的一次摩擦和碰撞。“公共财政”论战以及“公共财政论”的兴起对我国财政学研究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从“范式”层面对传统财政理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从而也为我国财政学研究范式从计划型向市场型变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构建小城镇公共财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小城镇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央和地方高级次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建立,使小城镇公共财政的构建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与以往的乡镇财政相比,小城镇公共财政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型公共财政,应坚持“市场失效”准则和效率准则,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明确界定小城镇公共财政的职能,创新小城镇财政管理体制,并搞好其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财政本质研究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财政的本质特征为“公共性” ,我国应选择相应的公共财政模式。文章还对我国财政学界中的几种财政模式主张进行了分析研究 ,进一步论证了我国财政模式选择应以单元公共财政模式为取向。文章还对与公共财政模式紧密相关的竞争性国有资产问题作了探讨 ,指出竞争性国有资产的发展方向必须以公共财政的价值和理念为指导 ,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使其尽快退出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构建我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是我国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导向。我国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就是根据政府与市场作用领域的不同,对收费项目进行“分流归位”的改革,完善我国的财政收入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是当前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点;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则是,我国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在财政管理制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以政府职能为主线回顾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公共财政的经济学实质在于资源稀缺条件下有限理性选择形成的制度和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对公共财政理解的线索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与矫正政府失败。我国应建立“政府-财政-市场”的分析框架、注重部门间财政关系的处理以及选择以宪政为目标的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8.
蒂布特模型与城市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蒂布特模型”被认为是地方公共财政理论的经典文献。将蒂布特模型扩展到城市层面上,探讨了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对“资本持有人”在城市之间进行“财政性迁移”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分析结论。显然,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城市竞争的本质及吸引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当“小康”悄然隐去,“中产”便闪亮登场了。有经济学家指出,未来10到20年将中国中产阶段形成的重要时期。有人认为,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是中国走出初级阶段步入富强的根本。中产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阶级,中国才真正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张方平在北宋历史上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曲解,是有人认为他的卓越见识曾引起过保守派吕夷简的惊叹,而事实上在张方平的仕途上并未得到吕的引擢;张方平招来曲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认为他参与了“进奏邸案”的弹劾,对庆历新党进行过致命的打击,但是通过对《长编》中“力言益柔作傲歌”和《梁溪漫志》中“掖垣诸君,列章论馆中人”的分析发现,那只是当时或后世一些人对张方平的误导评价;而张方平在吴育、贾昌朝之争中引起的争议,世人将张方平与一个以奸人形象出现在史册上的贾昌朝看做一体也不符实情。事实上,张方平招来的非议与他的“上不求合于人主”,“下不求合于士大夫”的“迈往之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志峰 《现代经济》2007,6(8):135-135,147
人常说,家是避风的港弯,是幸福的摇篮。家有大家和小家之分,人们对国家这个大家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小家,从概念认识上是比较深刻的,但对企业的“家”相对而言就比较淡化,有人认为企业的“家”是企业领导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在企业内部只有管理被管理,找不到家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两条,一是企业领导层高高在上,对职工所盼、所想、所求一概不知,所制定的政策、制度带有强制性,其管理方法粗放,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亲情化;二是职工对企业漠不关心,只要企业付给自己劳动报酬,其它事情既无热情,也不参与。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职工来说,都是可悲的。那么,如何使企业这个“家”热起来,笔者根据从事工会工作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方财政存在着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供养负担过重、财政支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必须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强化公共财政意识,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拨款方式,改革财政补贴方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依法管理财政投资资金,实行统一国库支付制度和零基预算,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得到普遍尊崇和推行,成为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重要法宝,讨论公共财政的社会制度属性,探索公共财政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财政收支的起源、私有制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失灵以及国际背景几方面探讨了公共财政的制度属性,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财政才确立了社会制度基础,具有完整的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语修辞中的重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课《TheProfessorandtheYO-YO》中,有这样一句,Heknewwhathewantedandhewanteaon-lythis:tounderstandwithinhislimitsasahumanbeingthenatureoftheuniverseandthelogicandsimplicityinitsfunctioning.其中thelogicandsimplictyinitsfuctioning.有人将其译成“宇宙运行的逻辑和单纯”;也有人从词根入手,迂回领会词义,将其译成“宇宙活动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宇宙活动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这两种译法都是不准确的。上述译文的作者都将thelogicandsimolicity看作是两个概念,实际上它表达是一个整体概念。理由…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对发展经济、做大财政“蛋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既要坚持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将支出的重点放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又要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调整,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为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十五”期间,辽宁省财政坚决贯彻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双重力量作用的结果,公共财政是深化市场改革、弥补市场失效的国家财政,由此决定了在当前市场化条件下西部开发中政府及其财政的职责范围。只有遵循公共财政的一系列原则,才能切实增强西部开发中政府及其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周礼·地官》中论及“六艺、五礼。”五礼通常指吉、凶、宾、军、嘉这五种礼仪。其中“吉礼”为祭礼,君主禅封、祭社稷时所用,所以立为五礼之首;“凶礼”为惩罚、整饬军民之礼;“宾礼”为接待之礼;“军礼”为检阅、作战等使用的礼节。那么,五礼之末的“嘉礼”为何礼?对此,历来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祭礼,如吴大认为:“鲁犹言嘉祭”。他认为嘉礼是一种祭礼。吉礼乃为祭礼,那么嘉礼怎么也是祭礼?既重复赘疣又不合常礼,显然有背事理。北师大周晓丽教授则认为,嘉礼不仅是一种祭礼,而且是一种以鱼为物的祭礼。她说:“‘鲁’,甲…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特征通常被称为“税收三性”,是区别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是否仍然要坚持其固有的三性?我们认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税收三性”都是税收的形式特征,否则不成为税收。“税收三性”的形式特征和协商性、整体有偿性和可调整性的本质要求是依法治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准确把握这一点.对坚持依法治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龚玉华 《大众商务》2005,(9X):55-56
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希望有人在身边打打气;失败的时候,则希望有人鼓鼓气;受伤的时候,又希望有人给我们的心灵加气:被人误会的时候,更希望找个地方消消气……广州就有这样一家“气吧”,专门替别人“打气”鼓气”、“加气”和“消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三十而立。”有人悄悄地改了一个字,变成了“三十而急”。急什么?有人急位子、急票子、急房子、急妻子,有人急资历、急学历、急智力、急能力,确是个中别有一番耐寻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