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天地     
单世联 中国大陆儒家伦理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还未充分展开,更有意义的问题还未认真提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回顾有关韦伯命题在文化中国的影响史将是探索中国现代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人文天地     
张佩国关于如何在法律民族志实践意义上解释民间法秩序,还会有一系列的方法论问题,比如地景(Landscape)的空间想象、时间的文  相似文献   

3.
人文天地     
陈映芳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乡土社会"抽取的只是中国基层社会(而非社会整体)的、部分的(亦非全部)体系及其属性。换言之,"乡土中国"只是传统中国的一部分,"乡土性"也只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人文天地     
《开放时代》2012,(2):36
黄俊杰21世纪中国大陆在"王道"与"霸道"十字路口的抉择,不仅决定全体华人社会的动向,也带动世界的未来命运。只有中国大陆走向"王道"的坦途,人类的和平才获得保障。胡翼鹏一个人是否成为隐士,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个人"隐"的行动表  相似文献   

5.
人文天地     
黄俊杰 公民教育应当放在市场日趋全球化,以及民主政治之成为全球化趋势这两大脉络中思考,“公民教育”应该特别重视“民主”、“人权”、“发展”与“和平”等全球性的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与讲授。  相似文献   

6.
人文天地     
陈平原:严复的“迟到”与“早退”,对于北大来说当然是不幸,可对于中国思想界,却是大幸。中国并不缺高官与能吏,缺的是第一流的学问家与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人文天地     
清末,在河套地区所进行的水利开发和土地开发的过程,反映了一个在农牧边界地带上社会组织会暂时比国家中央集权更有效地组织水利工程的个案。地商利用私人资本和以地商为中心的社会组织来开  相似文献   

8.
人文天地     
《开放时代》2012,(1):43
许纪霖古代中国的儒家宪政是一种残缺的宪政,是以人治和道德为依归的礼治型宪政,它的所有良好美意和设置,最终所依傍的,不是刚性的制度,而是君主与宰相、内朝与外朝之间的伦理互动。人事变了,一切都会改变,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纲纪废弛,天下无道。儒家宪政的  相似文献   

9.
人文天地     
石之瑜谢明珊在中国的天下观与日本的神道观中,进步不是要改造对象或与对象相互区隔,而是自我修炼、向文化理想模式学习实践,从边陲向  相似文献   

10.
人文天地     
许文果教育独立是民国时期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教育独立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教育界的索薪活动。在1919年底就开始的索薪运动中,教职员以实际行动明确提出教育独立的主张,同时又引发教育界内部的一系列问题。要了解民国时期的教育独立思潮以及延绵十几年的索薪活动,需对此次索薪运动作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人文天地     
《开放时代》2013,(3):60
王才友随着暴动与机会主义清算命令不断深入基层党部,机会主义即偷懒主义的逻辑使基层党部更坚定了一种信念,即积极准备暴动、以暴动推翻县政权就不是机会主义,于是听命暴动、激进暴动是当时基层党部仅有的选择。而自省委以下的各级党组织为了规避机会主义错误的指责,不得不将暴动内化为自身动力,逐渐由被动走向了主动,这是理解1927年10月份以后各  相似文献   

12.
人文天地     
黄万盛百年沧桑,儒学和传统由衰而兴,经历了马鞍型的变化。如果研究一下这个"马鞍型",就不难发现,与儒家的兴衰紧紧相连的,是启蒙思潮的枯荣。本世纪初,儒家被批判、放逐,是由于启蒙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开放时代》2012,(1):43-43
许纪霖古代中国的儒家宪政是一种残缺的宪政,是以人治和道德为依归的礼治型宪政,它的所有良好美意和设置,最终所依傍的,不是刚性的制度,而是君主与宰相、内朝与外朝之间的伦理互动。人事变了,一切都会改变,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纲纪废弛,天下无道。儒家宪政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想象的分析入手,提出解读《庄子》的另一种方案。问题的讨论依次为:一、通过几部经典的比较,为《庄子》的体裁定位;二、把《庄子》文章“章法散漫”的现象,同想象的逻辑联系起来;三、对《庄子》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类型分析;四、揭示对另外的生活方式的想象同建构世界的大道理的对立;五、附论相关的政治与哲学问题。作者期待,《庄子》所召唤的想象力,会阻止我们在庸常生活中精神的沉沦。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人。他的相关论著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参照,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他的研究存在着观点跳跃和逻辑矛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文章在方法论的层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人文天地:民间法秩序的法律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国 《开放时代》2008,(2):118-128
民间法秩序是地方民众围绕着财富分配所形成的总体性的竞争与合作秩序。作为“总体社会事实”的民间法秩序,其实更多地是一种理解地方社会的视角,不是经验层面所有社会现象的简单叠加。而解读民间法秩序,可能会遇到纠纷的发生学机制、通过走进“他者”的精神世界来阅读法意识、民间法秩序中的国家因素等几个层面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思想史家马克.布劳格在其精心著述的《经济理论的回顾》中,讨论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经济思想史观和理性重建与历史重建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这对于推动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价值。但马克.布劳格并没有解决上述两对概念之间的矛盾,其原因在于马克.布劳格对相对主义史观的定义是不全面的,他也没有深入思考历史重建与理性重建的关系问题。马克.布劳格的著作基本上仍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传统的理性重建,对比较大范围的非主流经济学思想史内容涉之甚少,对历史重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之阙如,这不能不说是布劳格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8.
思想史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功秦 《开放时代》2002,(1):102-109
本文讨论了思想和思想史的一般特质、思想与历史、思想与利益的关系以及思想史研究的意义诸问题,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史这一文化现象,揭示其价值与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但是,对“以人为本”理论界有不同的解读。力图从思想史的视角来分析“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从西方近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三个角度。我们发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人类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指导中国人的发展问题的强大理论武器,必将对中国人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兴涛 《开放时代》2003,2(4):70-82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实它也应该成为历史学者所自觉关注的对象.本文从近代中国新名词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现代性变革的历史关系入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实践,尝试着揭示了近代中国新名词形成、传播之丰富微妙的思想史意义--特别是其"一般思想史"意义.同时还阐述了对于"一般思想史"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