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智仁是比较早建立博客的地产人物之一。其博客的点击率也是很高的,经常大大超过许多地产大腕。除了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言论,邓智仁还在一个知名网站上开了《邓智仁视点》专栏。他说他之所以要建立博客及开设专栏,一方面缘于网络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缘于他对当今部分传媒之诸多失望。  相似文献   

2.
当水在变暖     
段东渔 《新前程》2010,(6):52-53
当水在变暖 尽管还不能盖棺定论,但十三年确实人感觉岁月蹉跎,尤其是在信号厂当了这么久的职工。当身边的同学在备行各业纠结于各自的发展问题时。刘洋刚刚摆脱第一份恐惧感。对这个动荡的时代来说,刘洋变化得太晚了,他真正决心离开这个国有企业时已经35岁。他打算开一个摄影工作室。那是一个博客,他等待客户看到博客页面能认可他的摄影技术,然后去兴庆公园拍些花枝招展的时尚女郎,去兴庆公园?这样的客户似乎是13年前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吴仕逵 《英才》2006,(12):I0009-I0009
博客本来是婉约派,最适合谈论风月。但向波异军突起,纵论天下热门大事,把博客的功能推到了极致,在他手里,博客成为维护民族利益的利器。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波应该是豪放派的代表。[编按]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8月起,一个昌牌史蒂夫·乔布斯搅乱硅谷,他开设博客“史蒂夫·乔布斯的秘密日记”(www.fakesteve.net),模拟乔布斯的口吻调侃富豪名人,八卦苹果内幕,指点技术趋势,吸引并骗过了很多人。据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本尊都偷笑着读他文章。  相似文献   

5.
博客潘石屹     
“我是从徐静蕾的博客那边摸过来的,这个潘石屹是干什么的?”这是我在新浪潘石屹的博客看到的一条网友留言,徐的博客里只有两条友情链接,一条是她自己的官方网站静盟,另一条就是个人博客链接潘石屹。我引用留言的目的并不是嘲笑这位网友的无知,他喜欢他的静蕾就够了,没必要知道潘石屹是干什么的。换作我是女士们网友,我也一定会好奇的“摸”过来的,摸摸这个潘石屹和徐静蕾到底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住宅与房地产》2006,(12):21-21
我觉得博客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即将发生变化. 有的人认为在博客里贴广告效果会很好,但是我觉得在博客里贴广告是死路一条,绝对不能将先进的工具用于古老的方式上,博客真正的商业价值在于它的圈子的形成,一个网站上能汇集上百万人,一定会有商业机会的,  相似文献   

7.
谈起媒体的知名房地产博客我们自然将目标锁定在第一置业网(www.zytop.com)的蔡照明。当然,地产博客只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他还是深圳特区报广告部副总经理兼他产部主编。将他列入我们的采访人物是因为其在房地产界的知氏中度、影响力及其独创的房地产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8.
博客自从2002年崭露头角后,就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据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其中,活跃博客作者数量占博客作者总数的36%,近1700万人;活跃博客用户的有效博客空间数为2875万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博客也愈发显出它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说:“博客之间便捷地建立了沟通渠道,使得相应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前所求有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纪亮 《中外管理》2007,(1):31-31
方兴东和他的博客网一直被互联网人士认为是个奇迹:仅用了一年时间,员工由1人发展到350人,拥有近千万用户,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要求进入……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而现在的方兴东已经开始筹划明年在纳斯达克完成IPO了。  相似文献   

10.
陈超 《房地产导刊》2009,(7):102-103
银行行长—地产高级经理人—南岭中恒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知游文化传潘公司创办人,纵览陈旭军的事业篇章那叫一个登山涉水、漂洋过海、探险览胜,品味他的博客则小桥流水、烹茗赏月、花草呢喃。陈旭军的人生轨迹,一如他推广的心态旅游,于外越来越宽广,于内则越来越精微。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7,(18)
<正>《博客奇谭》是一档《故事会》的精装版,它广泛选取国内外的浩涵博客海洋里的奇情奇恋为主要故事内容,由真人进行故事过程的精彩演绎。每篇目博客就是每期节目的内容,博客管理员"老博"即主持人,由他穿针引线交待故事,通过极具可视性和富有悬疑奇异、惊悚等特点,力求在深夜营造别样的人性体验氛围。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7,(9):78-78
如今的新闻媒体充斥着与博客相关的消息,博客已经如此热门。连一些主流的电视新闻记者也开始引述人气博客的内容。但很可惜,即使媒体普遍关注,却很少提到博客能对你与业务发挥什么效用。博客不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它还会影响你的事业。问题是,你会使用博客提振你的事业吗?还是视而不见,等着吃闷亏?博客的威力的确让某些人大感意外。一家大型单车锁公司发现,博客圈盛传.只要一枝笔就能开启他们世界知名的大锁,而大为震惊。该公司后来决定,以其他型号的锁换发可能的瑕疵品,因此蒙受巨额的财物损失。还好.博客圈也流传许多正面的消息,许多公司因为投入博客.公司的业务、商誉及能见度都因此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3.
提起博客,一般的人很容易联想到的是“木子美”的性爱日记与“芙蓉姐姐”搔首弄姿的照片.但对于地产圈的人来说,他们更多想到的是“莲花山论剑”(搜房网的博客窗口)与地产博客网中那些精彩的论断与见解,在传统媒体中,人们是无法获取这些信息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06,(5):62-77
一个都不能少 有游客到北京旅行,回去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北京之行,除了故宫.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地铁看到的罗红摄影展.他行走于美丽山河的经历使人羡慕.用胶片和数码记录下的各色风光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15.
杨旭 《企业标准化》2006,(11):66-67
博客即blog,是英文weblog的缩写,又称网络日志或网志。如今,随心所欲的博客写手既可以为一个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宣传,也可以将其摧毁,正可谓“成也博客,败也博客”。这些“博客人”对当今的商界而言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5十大值得关注的科技趋势”中,博客也超越了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组合,基因医药以及多功能手机等诸多当代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事物而荣登榜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上星期刚一走进办公室,有同事就对我说外面都传说任志强被抓起来了。我忙给任志强打电话问他:‘你被抓起来没?’任志强说:‘没有,不过挺难受的,每天三、四十个电话问我是不是被抓起来了。’正在与我通电话的时候,又有人给他打电话问他是不是被抓起来了,我听见他在电话里跟对方发脾气:‘他妈的,什么事呀……’接完电话,任志强接着对我说:‘你有空在你的博客上写一写,告诉大家我还没被抓起来。’‘你在你自己的博客上写吧!’我回答道,‘我的博客没人看。’……”  相似文献   

17.
外刊精揽     
企业博客的探索之路个人博客愈发个性化和玩世不恭,然而“企业博客”却刚刚开始,目前全美财富500强中,至少有超过六十家公司有了博客。打开最著名CEO在博客上的写作——来自SUN公司的乔纳森·施瓦茨会很严肃地写道:“世界上大多数人将通过手机或掌上电脑进行互联网的首次体验”。其实很多人对SUN及其CEO的生活都会有所了解。他还有一篇BLOG是这样开始的:“今天我和托尼吃的午饭,而且,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它写出来。”这样的描述让人觉得这位有“坏孩子”著称的总裁并不是那么不可让人接近。当然,使用博客是有风险的。戴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08,(8):41-4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拥有个人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达到1.07亿人。数据显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半年内更新过的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人,半年更新用户增长率高达43.7%。博客既是个性传播的倡导者,又是有组织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假如你不知道我国网民的博客空间有多少,那么让我告诉你:截至2008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是1个多亿。在城市里的年轻一代中,很多人拥有不止一个博客。随着网民人口的不断增加,每天都有大量网民源源不断地加入这一浩浩荡荡的博客大军。  相似文献   

20.
当互联网遭遇博客.世界又多了一扁窗子.观察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子。 当房地产遭遇博客,大家又多了不少快乐和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