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亮华 《中国经贸》2014,(22):86-8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现状,比较国内现行的流转模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从严格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主体、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程度、优化流转利益分配原则和加强流转的立法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构想,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研究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设用地整理融资滞后制约了建设用地整理的整体效益与规模,相关立法是规范、保障建设用地融资的基本要件。日本土地区画整理融资立法在规范体例、融资组织结构确立和融资模式设定上的经验,可为中国建设用地整理融资立法予以借鉴。应健全相关立法体系,确立符合国情的多元复合型建设用地整理融资结构,完善建设用地整理融资机构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的当下情势与典型模式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桢 《改革》2011,(12)
对我国部分地区农民承包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的宅基地换房、换社保政府主导模式、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农民主导模式、确权赋能土地产权综合改革模式、农用地规模化租赁性经营模式、农民承包地股份合作模式等五种典型模式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市场化机制建设为核心;地方政府应改变运动员角色,让利于民,履行好市场管理与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以"政府计划"主导的模式为主。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在剖析"政府计划"主导的复垦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农民自发"主导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新模式,并进一步探讨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和农民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以保证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研究》2011,(3):56-64,11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方向,但地方政府作为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益方,不会主动放弃征地模式,需要中央政府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本文的研究认为,对地方政府更大的政治压力、更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判决、农民保护土地产权意识的觉醒等因素都有助于地方政府逐步放弃征地策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未解决规划...  相似文献   

6.
闫拥军 《首都经济》2011,(10):88-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匮乏。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土地法律制度及国家相关政策,均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设定了严格的条件、程序和责任。因而,无论是通过拓展城市规模增加建设用地,还是改变土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在操作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利用城市原有的建设用地,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土地弃耕、废耕现象越来越严重。科学合理管好并使用好农村土地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模式的推进,将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实现其市场价值,有利于农地的综合利用。文章拟在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探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寻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模式构建的路径,创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可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区两者都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分类划分后形成的类型区,其中主体功能区侧重通过分区确定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定位,建设用地管制区则是通过分区引导城乡建设用地活动,可见两者之间既具有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但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指导两规划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主体功能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区的关系基础上,探讨在主体功能区指导下如何科学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以期对两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所有土地管理采取两权分离模式,法律禁止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集体所有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的事实,这不仅与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矛盾冲突,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深入分析我国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现状,结合国内各地区已有试点经验,完善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规范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对于适应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配置要求、保护农民时土地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方向,但地方政府作为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益方,不会主动放弃征地模式,需要中央政府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本文的研究认为,对地方政府更大的政治压力、更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判决、农民保护土地产权意识的觉醒等因素都有助于地方政府逐步放弃征地策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未解决规划区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产权实现的问题,只有与建设用地的异地流转机制相结合,才能解决新的市场失灵问题。为此,应赋予各集体经济组织平等的土地发展权,通过土地发展权的交易实现规划区内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承武  王庆 《开发研究》2020,(3):152-160
在分析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两者的空间相关性及相互驱动效应。结果显示:(1)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增加,空间分异态势明显,高集聚区向东南沿海转移,而低集聚区未发生明显变化。(2)全局空间范围内,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大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城市化的驱动效应。(3)局部空间范围内,二者相互驱动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相互驱动模式可分为城市化强驱动型、城市化较强驱动型、相互较强驱动型、相互较弱驱动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强驱动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强驱动型等6种类型,各类型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块状集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年来马鞍山城市建设用地情况的趋势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选取了建设用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闲置率三个指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定额指标法和实际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建设用地的潜力,结合当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综合提出挖掘土地潜力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以真正实现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柴芳 《魅力中国》2011,(14):130-13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标交易是当前农村土地市场研究的前沿问题,各地在实践中既有契合改革思路的探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本文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从二者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中指出其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安徽省灵璧县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为例,分析了灵璧县目前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现状,即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和整理,提高集约程度和使用效率,以期为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提供运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管理上,一直处于空白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建设用地的规划内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所以,为了适应当前土地交换运作模式,我国应该在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内容的实践中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应的制度。文章针对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工作人员的业务开展带来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年以来,在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此起彼伏地出现了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 这些试点的做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较早的试点,通常着眼于农地“直接人市”;后来的试点,则大多立足于与城市“增减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通过这两种路径形成的价格,前者通常低于后者.这说明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农村建设用地的价格,除了取决于自身条件外,还取决于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即能否搭上城市建设用地的便车.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提供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充分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的基础上,应引入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模式,建立和规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征地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弊端,相继出现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南海模式”、以土地换社保为特征的“嘉兴模式”以及以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为特征的“芜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深圳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及利用程度是造成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差异的关键所在。本文为高度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