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平  刘晓 《金卡工程》2008,12(8):32-33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结和回顾我们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验教训,特别具有重要意义.建国我们基本借鉴了苏联的体制和制度,甚至是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斗争也受苏联的影响.拨乱反正后,国家建设纳入新的轨道.如何让民主和法治成为我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的主旋律,如何在制度的框架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框架,深度推进改革开放,并保证改革的成果为人民所享.是本文试图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张京娟 《金卡工程》2010,14(6):156-157
“依法治国”被确认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30多年了,这30多年我们有成就但也有不足.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制度上的超前性与国民素质的滞后性,这种冲突制约着法治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发展制度的同时必须重视我们的国民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法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冠岩 《中国信用卡》2009,(11):74-76
苏联,一个令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无比熟悉的名字,而它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仅仅是书本上或者电影里偶尔出现的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国家名称。 关于苏联汽车,现在的年轻人更是知之甚少。而对于喜欢老爷车的曹珉来说,苏联生产的吉姆老爷车则是他老爷车收藏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贾晓蕾  王景 《中国外资》2008,(9):192-192
在这个现代、文明、进步的崇尚法治理念的国家,我们确立了无罪推定这一重大刑法原则,而由于封建思想等历史原因,有罪推定的思想毒瘤依然在残害着文明和法治的进程,前有努力为刘海洋泼熊事件定罪,现有消费者被当作小偷似的对待,“有罪推定”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时候该整理一下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建立法治国家、法制政治.法制社会,就应该在金融法律的制订修改方面多一些了解,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行为的准则,是我们市场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它包含外在形式与实质内容两方面要求。有关法治的外在形式要求,人们并没有分歧。人们关于法治的分歧在于法治的实质内容。在一国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法治的主要内容,拥有权力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于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因此,人们关于法治的分歧主要就在于如何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处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力 《中国外资》2010,(10):185-185
国有企业大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手握人、财、物大权,一些身居重要部门的少数腐败分子利用职务便利,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败坏了党风,破坏了法治公正的原则,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会财务工作的昨天和今天姜列青自1989年下半年起,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演变之路,其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遭受了国家分裂之苦。在这个大的历史动荡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工会也不可避免地经受了分化和改组,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工会解...  相似文献   

9.
何艳局 《理财》2012,(9):73-74
加强审计法制建设是当前审计工作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一次飞跃,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为推进中央依法治国方略,国家加快了立法步伐,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务院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这些标志着治理国家的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法律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刘爽  张海平 《金卡工程》2008,12(5):41-41
法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本文想论述的只是一定意义和范围上的法治。自从国家倡导依法治国以来,全国各地的电台、报纸不断地上马各类法制节目,不断地说明各自地区的群众法治观念的进步,都以自己辖区的某位农民打官司而津津乐道,好像我们的法治建设成果就是农民都不惜代价地打官司。诉讼的增多真的可以与法治进步画上等号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能的,目前我们对法治的含义理解出现了偏差。我想说的是,促进法治的进步不仅仅只是正式诉讼这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典型的礼俗社会,礼俗几乎渗透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礼俗对我们影响都是巨大的,它给我们带来过积极的一面,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一面,特别是对我国法律以及法治建设的的消极影响给我国的法治建设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借鉴———《苏联金融七十年》评介王传纶《苏联金融七十年》出版了,令人欣慰。苏联是20世纪初期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从诞生、成长、发展直到解体,共经历了七十年。七十年的历史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借鉴。1991年苏联解体后,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发生巨变,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相继发生。俄罗斯作为当时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实现从原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实现自由市场经济,俄罗斯选择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尽可能最大程度的自由化,尽可能加快私有化,采取强硬的财政政策措施”。激进的改革使俄罗斯经济严重受挫,人民生活每况愈下,贫富分化严重,财政收入急剧减少。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不断改革和完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复苏,并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宪政制度日臻完善,公共权力得到有效的制衡和监督。财政收支活动作为现代政府重要的经济权力行为,理所当然地也受到来自各方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现代、文明和法治的国家里,法治精神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扬。在税收领域也不例外。要真正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税。  相似文献   

15.
决定证券市场效率的关键在于该市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本身主导;法治不完善的国家只能采用政府干预作为法治的替代品,这种政府干预往往降低了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政府淡出证券市场干预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法治是否完备。  相似文献   

16.
在前苏联时期,由于国家的资助和拥有众多的会员群众(当时苏联工会会员总数为1.4亿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家工会),工会的资金和物质基础很雄厚。截至1987年初,苏联工会的自有资金已达到90多亿卢布。在这样雄厚的资金保证下,苏联工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大批基础设施。1987年初,苏联工会管理着1000余座康复营,900多个旅游机构,23000个俱乐部和文化宫,近26000个图书馆,12万多文化角,约10万个少年宫,25000多个体育设施,20多万个业余文艺团体,参加者有400多万人。这些基础设施为工会开展群众性的康复、文化和体育活动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和苏联都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第三次改革浪潮的主要国家。苏联的改革理论和实践无疑是值得重视的。在这里,我们对苏联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对于思考并推进我国的改革,也许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建设之于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富含法治元素,是我们党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将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发出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强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领略和把握其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有必要从地位作用、总体要求、重点部署等多重维度着手。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不仅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德治”“法治”结合起来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实现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作为会计人员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需“德”“法”并举,紧密结合才行。  相似文献   

20.
苏联国家信用,是苏联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公债(还有另一种意见,国家信用包括国家公债和储金局存款两种形式)。苏联通过国家信用方式动员的资金,都列入国家预算,用于对全国性需要拨款。从一九二二年苏联发行第一次谷物公债至今,苏联国家信用制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苏联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