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视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限定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会不会导致盈余管理盛行,这是监管层和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新会计准则在鼓励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即无法回避的利润操纵现象,监管层、审计师要高度关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刘文军 《南方经济》2012,30(6):44-57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否受制于客户重要性。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抑制客户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性并不会影响到独立审计判断。但行业专长审计师只针对大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小客户这种效应则并未体现,这是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环境作出的最优选择。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研究结论仅存在于“十大”样本组中。  相似文献   

3.
业绩预告的经验品属性使得资本市场如何预判业绩预告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难以为资本市场提供简单直接且便于观测的预判标准.本文通过挖掘业绩预告类型可能隐藏的盈余管理动机,以2010-2018年度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披露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盈余管理动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业绩预告准确性.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动机越强,业绩预告的准确性越低;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动机较强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的审计调整,使得定期报告中的盈余水平偏离了业绩预告中的盈余水平,从而导致了业绩预告准确性的降低;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测试后实证结果保持不变.研究表明业绩预告类型隐藏的盈余管理动机信息,可以帮助资本市场预判业绩预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陈涛 《南方经济》2006,(8):85-96
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盈余管理弹性的新方法。同时检验了它对公司财务披露决策的影响。以往许多文献都假设盈余管理是无偿的,于是管理者能无限度的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GAAP(会计准则)、审计师和证监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依然超出可控应计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代价将是沉重的。所以本文认为,前期操纵性应计部分和它们的回复比率会共同决定当期的盈余管理弹性。基于这些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盈余管理弹性的经营周期弹性,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加以验证该变量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经营周期弹性和Barton & Simko(2002)的弹性指标都能有效地反映盈余管理弹性。因此都支持了具有较低弹性的公司难以实现盈余预测目标的说法;而Kasznik(1999)的弹性指标则存在失效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文章从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出发,重点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审视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并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玲 《新疆财经》2006,(2):68-70
近几年,我国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相互参股等商业活动使得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愈来愈复杂,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虚构的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关联交易中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规范对策,以期对我国有效治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盈余管理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孙翯 《科学决策》2010,(5):35-43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是否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对可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较为明显,但未发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主板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证研究了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将三者放入同一研究体系中研究了高管薪酬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的提高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另外,高管薪酬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机制越来越健全,在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针对当前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现状来看,企业管理当局在盈余管理上还有很大空间,由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实现。而会计的盈余管理工作与独立审计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出具的审计意见跟盈余管理相关性越高,则审计质量就越高。基于此,笔者试在文章中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旨在促进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田永华 《中国经贸》2014,(11):225-225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在不断的完善,会计准则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修订。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的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也是财经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程冬冬 《特区经济》2014,(3):138-139
为了考察市场环境、股权投资对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市场环境是否影响了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股权投资是否发挥了单方面的抑制或者助长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通过单变量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在市场环境好时上市的企业,其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在市场环境差时上市的企业;同时研究还发现当股权投资介入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好坏来决策是抑制还是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巧妙的解决了关于股权投资"认证说"和"躁动效应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声誉理论视角,研究CFO兼任董秘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FO兼任董秘受声誉的激励约束会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不受CFO兼任董秘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CFO兼任董秘和董事强化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CFO兼任董秘在非国有企业中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董事会规模越大,CFO兼任董秘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弱。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应鼓励CFO兼任董秘的治理架构,并提高CFO及董秘在董事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盈余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以及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同主板和中小板相同,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此外,高声誉会计师事务审计的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声誉组;高审计费用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审计费用组,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而得出,在创业板市场,会计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层总体薪酬水平与盈余管理幅度、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高管层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向下的盈余管理更能促进高管层薪酬的增加,在国有企业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果支持薪酬契约理论,不支持管理层机会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林川  曹国华 《南方经济》2012,(12):18-35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组织被认为是一系列契约组合,企业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但是,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已制定的契约会与现实需要产生矛盾,也就是产生契约摩擦;同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信息摩擦。契约摩擦和信息摩擦为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再加之有限理性经济人的机会主义驱动,管理人员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文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认为既然盈余管理无法消除,我们就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意见类型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它会平滑扭曲企业的赢利状况,使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不公允,从而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盈余管理影响审计报告的类型.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本文就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互关系研究,认识到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影响盈余管理,当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时,真实盈余管理相应增加,而应计盈余管理则逐渐减少;在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降低了公司过去会计报告盈余与将来会计报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响公司与同类公司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贺建云  赵伟 《山东经济》2006,22(4):144-147
盈余管理是近年来财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与盈余管理的形成、契约关系与盈余管理的形成、信息不对称与盈余管理的形成三个角度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以期通过探讨对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予以认识和防范,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