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物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由管理体制造成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特征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尚未形成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耦合发展的关系。因此,我国物流业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将制约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同时,经济增长不能有效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将导致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受阻。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我国低碳经济静态绩效发展水平不高但省际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得分是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静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同类型区之间的集聚态势减弱,各类型区向着相互掺杂的态势发展并在空间格局上初显出“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③2000—201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增长明显,2010—2014年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十余年间中国低碳经济动态绩效变化实现了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的转变;④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动态变化差异较大,掣肘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变化的因素随研究时段、地区的变化而变化;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碳排放总量始终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也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会引起区域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本文基于2002年~2010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消极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与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修正了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08_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看,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效率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值较低,大约2/3省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效状态;经济发展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各省综合效率均显著下降;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仍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整体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模型分析,考察期间全要素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M值逐年下降,技术进步效率逐渐增长,且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因此,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段庆锋 《技术经济》2012,31(2):68-74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绩效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中,对2002—2009年我国29个省区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变化规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碳排放绩效出现了显著提升;三大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局面;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且中部地区的进步速度最显著;大部分省份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还较低,这不利于实现可持续性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1998-2007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就中国整体而言,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异的缩小,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每提高1%,城乡收入差异将缩小2.52%、3.37%;从三大地区来看,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缩小具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则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异的作用;物流发展对三大地区城乡收入的影响差异较大,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另外,经济增长和政府支出对中国和三大地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三大经济区域税负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极不平衡的结论,并探寻造成地区税负差异的原因。我国总体宏观税负状况是地区宏观税负的综合平均,经过对地区的差异研究进入对总体宏观税负的分析和原因探究,提出优化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并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动态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看,我国公共教育活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效率,但从动态角度看,2004—2011年我国公共教育TFP呈现轻微下降态势,其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水平的下降,技术效率对公共教育TFP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公共教育支出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省际和区域差异,中西部公共教育活动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肖皓  戴凡 《技术经济》2012,31(3):62-67
首先梳理了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性影响的特点,然后选取动态Feder模型,运用1995—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通信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我国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通信部门自身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通信部门通过技术、信息等多渠道产生的较强的外溢效应;从区域层面看,东、中部地区通信部门的外溢效应显著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反思——基于现代经济理论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通过分析指出:国家与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增长经济学关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分析指出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4-2011年中国30个省区物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碳强度约束下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1.9%,高于不考虑碳约束情形;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吻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碳强度下降;物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物流技术进步和创新;碳强度约束下东部地区物流业生产率存在趋同性,中部地区差异在扩大,西部地区则在缩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1992 ~ 2014年各省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各省区物流业平均技术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呈现出一定区域性差异;沿海地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沿海与东北地区存在收敛趋势,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则不存在收敛趋势.地区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趋势有显著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壁垒也是造成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非限制性VAR模型为基础,考察了我国1990~2010年碳排放量与物流业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由OLS估计协整方程得出我国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将引起CO2排放增加0.573%;由脉冲响应函数对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表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耗的增长,从而引起碳排放量上升,而碳排放量的增加也会抑制物流业的发展,但其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以经济为核心的竞争日益激烈且逐渐演变成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经济竞争力是衡量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地区间的竞争,各地政府只有完善管理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绩效管理水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才能促进地区宏观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市为例,分析探讨了政府绩效管理与地区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地方政府绩效提高与地区经宏观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并分解了政策缴费率下调的宏观就业与产出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是促进宏观就业与产出增长的两个重要机制。实证分析表明,2019年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促进宏观就业增长约5.1%,宏观产出增长约11.4%,并且宏观就业与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配置效应。对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社保缴费率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员工工资,促进企业雇佣和产出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缴费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效应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制造业和中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同时显著。最后,缴费率下调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2.4%,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地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已有文献大都先验地把股权结构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并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静态关系。本文以1999~2008年间沪、深两市5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控制住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发现:(1)在静态分析框架下,第一大股东持股与绩效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管理层持股与绩效之间无任何显著性关联;(2)在动态分析框架下,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跨期动态作用的可能,不过证据比较微弱,它受绩效变量的影响。以上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4年我国西部12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探究我国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研究时段内,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人力资本积累、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固定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良好,整体层面,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投资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交互项结果显示,2008年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投资的依赖性显著减弱。西部地区应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2009年全国以及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物流产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但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超边际分析对信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机制进行形式化证明,然后利用包括32个OECD经济体与90个非OECD经济体在内的共122个国家或地区1997-2011年的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FD-GMM估计方法,并按照全部样本、OECD样本与非OECD样本的类型进行经验研究,最后审查了研究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发现:静态面板模型下,信用水平与服务业增长率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对全部样本、OECD样本、非OECD样本都成立;动态面板模型下,信用对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全部样本与非OECD样本中仍显著,但是在OECD样本中不显著;信用推动服务业增长的边际生产力随着信用存量的增加而递减;信用是推动我国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且其边际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