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住房价格、人口因素、金融和税收政策等等。其中,收入和价格因素是构成影响居民住房需求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应分析住房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从提高居民收入和稳定住房价格两个方面鼓励城镇居民进行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涨较快,但同时,我国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导致了各阶层居民购房能力差异的增大,出现了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买不起房"的呼声增加.因此,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就成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与收入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以经济适用住房为基础,从目前居民哑铃型的收入结构入手,分析了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应大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建议,以减少中低收入阶层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需求比例,从而达到缓解现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压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分析了经济适用住房房价持续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倩 《时代经贸》2008,6(3):63-64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涨较快,但同时,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导致了各阶层居民购房能力差异的增大,出现了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买不起房"的呼声增加.因此,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就成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建立廉租房供应体系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灿伟 《时代经贸》2007,5(9Z):25-25,27
1建立廉租房供应体系的重要意义目前,解决居民住房,已由过去的国家、单位统揽统包形式转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职工居民集资建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以购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经济适用住房主要供给中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供应对象是目前住房条件比较差、收入低、市场购置住房缺乏支付能力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保障中价格补贴与收入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补贴是指通过控制价格,直接影响市场供求以达到对某种消费进行贴补的形式。我国的住房价格补贴是地价控制形式下的房价补贴,即国家长期把地价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形成较低的房价水平。收入补贴指不通过土地市场,而是由政府直接支付货币给居民,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直接的货币化收入再分配补贴形式。在实行过程中,政府将补贴直接发给低收入家庭,当家庭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则取消这种收入支持。我国住房保障中收入补贴是通过政府或单位向职工发放住房消费货币补贴,如住房公积金具有收入补贴的性质。本文对价格补贴与收入补贴保障效果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鑫  吴欢 《经济论坛》2012,(2):127-129
不同的收入群体具有不同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国际通用的房价收入比一般从静态上衡量居民购房支付能力,而忽略从动态上评价居民的实际购房支付能力.本文用上海市的实际数据对房价收入比进行修正,计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支付能力群体的不同的住房需求和支付能力,为房地产开发和政府制定差别化的住房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平均只有6.77,不算很高,但社会差距较大: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是22.69,最高收入户平均是2.45,前者是后者的9.3倍。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市场,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高收入家庭,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与住房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平均只有6.77,不算很高,但社会差距较大: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是22.69,最高收入户平均是2.45,前者是后者的9.3倍.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市场,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高收入家庭,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长相比,多年来一直呈现下降状态,2012年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末城镇居民人数69079万人,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总面积为226亿平方米,城镇商品房平均价格4993元/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商品房的价值为113万亿元,人均财富价值为16.3万元。以上表明城镇居民手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存量住房,城镇居民收入与GDP相比是下降的,所以完全靠居民收入购买住房,是不可能的,那么居民住房的财富是怎样来的呢那么城镇居民致富又在哪里就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体现为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比例,这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百姓的富足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和家庭收入分配的多少,从而对投资、就业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产生影响。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理顺税收关系,降低整体税负。应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降低居民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和住房支出。  相似文献   

12.
住房改革、房价上涨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年、1993年和2004年、2006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住房改革过程中,由于政策不统一、改革不稳步,住房的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公平.劳动者获得住房的产权形式不同,住房价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水平差异.改革后房地产市场上房价的过快增长又将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论文强调不完善的、过快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是造成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供求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保障性住房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以经济适用房为例,通过使用经居民剩余收入比调整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方法来分析计算我国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状况,之后再与近年来的经济适用房供给数量做比较,求得供求缺口比例,基于此来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大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住宅产业关联度高,先导性强,带动性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无锡市属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量大,住宅产业前景广阔。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住宅产业发展,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居民住房消费 1、加大提租力度,引导居民多买少租。为刺激居民住房消费,应加大提租力度,逐年提高住房租金,加快住房租金向成本金过渡,以鼓励居民多买房、少租房。 2、面向工薪阶层,积极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国家房产新政策规定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者住廉价租房。为实施这一新政策,要尽快出台划分职工家庭收入线的办法。目前我市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尚属少数,  相似文献   

15.
正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尽快解决社保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问题,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统一、基本参保平台。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切实解决国民的看病、养老、住房、教育等后顾之忧。加快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适时调高城镇居民各项最低收入标准,包括  相似文献   

16.
居民住房消费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浙江居民住房面积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居民对住房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专家”咨询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居民住房消费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已拥有住房的10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到了浙江城镇居民对现在住房满意度偏低,要求改善住房的欲望强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对于理解住房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其对于民生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不平等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居民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影响了其幸福感,住房数量显著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住房面积对幸福感呈现倒U型的影响;居民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对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区域住房不平等(住房基尼系数)与幸福感呈现出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0.325左右,当低于临界点时,区域不平等的扩大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超过了临界点则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居民的住房负担能力(housing affordability)是住房问题中最受各界关注的一个问题(DTZ New Zealand,2004),有关住房负担能力的讨论也一直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住房部门与学术界的住房问题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以往国内学者普遍采用房价收入比法对家庭住房负担能力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宗华,2005;徐滇庆,2006;罗力群、刘鹏田,2006;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北京市2004—2017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用保障房投资完成率和保障房竣工面积作为反映住房保障水平的指标,用欧希玛指数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VAR模型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保障水平已经对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产生了影响;住房保障水平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尚不显著;应该继续提高住房保障覆盖率,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