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ackelberg竞争条件下,面对东道国进口关税政策的保护,拥有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是否会选择向东道国竞争企业进行技术授权,与它们进入市场的顺序有关,而且会对东道国社会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当跨国公司作为先行者进入市场东道国企业随后进入时,不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而当东道国企业率先进入市场跨国公司随后进入时,跨国公司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此时能提高自身利润而不会降低东道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TNCs)乃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主体和通道;我国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弄清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条件、成本和形式及其有关理论,有助于我国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时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引进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取得较好的技术引进绩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国公司逐利最大化的动机,在微观层次上建立跨国公司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模型,推导出跨国公司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水平选择依据。在模型改进上突出东道国企业意愿,跨国公司只有找到双赢的进入策略,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才可成功。政府在对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决策进程中,也要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引进高质量外资,激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提升国家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拓展的Spengler纵向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向东道国转移技术的条件和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创新的弱势,证明了重化工业化阶段东道国对资本化技术的重复引进是稳定均衡,提出只有政府干预才能加快资本密集工业的自主创新,实现重工业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技术转移要求的取消、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使跨国公司对技术转移的控制更为牢固.理论上的双头垄断博弈模型,实践中的中国汽车产业,都证实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将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因此,在每个产品领域中至少应引进两家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使不同大型跨国公司之间形成有效竞争,促使跨国公司加快技术转移速度.  相似文献   

6.
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动因。指出对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而言,双赢的策略是发展集聚经济。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制可以分为产业耦合和产业升级。在产业耦合层次,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在产业升级层次,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政府吸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点应该从提供优惠政策转向建立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并且要为国内企业创造与外资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不断地发展、壮大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Copeland and Taylor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东道国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的环境影响取决于东道国的环境管理政策类型、外资企业的部门流向与产业分布,以及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外资进入东道国污染密集型部门时必然会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当外资进入清洁型部门时,在环境政策外生时东道国污染变化是不确定的,在环境政策内生时污染排放则保持不变。本文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性,发现外资进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治污技术、内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效应都有利于抑制东道国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技术扩散与溢出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扩散和溢出利用的好坏,极大影响着东道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创新的水平。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与其有联系的经济关联机构、服务关联机构和竞争公司进行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的,文章分析这三种途径的运作机理,并由此揭示它对我国制定吸引和使用跨国公司投资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是东道国获取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改进和强化利用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FDI(直接投资)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FDI对当地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其技术扩散效应是对当地企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技术扩散效应既是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取的一种重要收益,也是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但这种溢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潜在性,是有条件的,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