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工管理》2004,(11):22-23
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公司内部各方责、权、利的平衡和制约,但也有其缺陷。首先,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效用目标不一致以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功利目的而背离所有者的利益,这种背离表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即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单方目标,采取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目标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而为了一己私利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不仅危害了股东,还危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见链接案例一、案例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考察和责权划分的制衡分析,揭示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化工管理》2004,(11):23-23
为了弥补公司治理的缺陷,需要选择和构建约束机制,如何使公司治理结构做出科学有效决策以及解决监事会监控功能的局限性问题,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它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在我国这样一个外部市场不很发达的国家,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几家债转股企业的案例,分析了债转股对我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债转股对于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产权多元化,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资本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即所有权的安排。股权和债权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并同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也都存在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4,(11):21-2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公司治理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正是由于两权分离反映了契约控制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拥有的信息量不同,决定了各利益方之间存在不对称和不完备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公司治理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客观上就需要一个地位相对独立、超脱的内部审计机构。  相似文献   

9.
时下 ,时髦的CEO正走近我们身边 ,真有些不知所措。在日常交往中发现印着CEO名片的企业家开始亮相 ,也有接触CEO这个词儿打破砂锅问到底特感兴趣者 ,而更多的企业家则漠视并认为 ,导入CEO为时过早需要慎重。CEO首先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出现 ,我们的国有企业能否在改革初期直接导入CEO概念 ,请在学者之见中找到参考答案。CEO在我省业内最早提出本刊今年第二期 ,《组建企业集团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一文 ,报道了著名经济学家魏杰 1月 8日在青岛纺织集团战略研讨会上一席谈 ,其中就企业治理结构问题谈及CEO ,引起业内极…  相似文献   

10.
浅议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体系理论分析了国有独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国有独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有上市公司的集团控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的公司在形式上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从其控制特点看,却存在与生俱来的制度缺陷。在政府作为国有股的代表和管理者的现行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和退出市场产生的新现象是公司的集团控制。集团控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内部人控制”,它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的重要根源。解决集团控制问题,要从调整国有股的持股方式,对公司控制制度进行规范调整和改变上市公司的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对国内外经理层治理评价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系统,并对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治理状况进行了指数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经理层治理状况总体偏低,且行业间和各主、子因素指数间的得分有较大差异。通过对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最后,我们提出了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Hodgkinson (1992) recently advocated in this journal tha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control expectancies, such as the well known Rotter I-E scale (Rotter, 1966), are not sui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us of control beliefs of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on the one hand and strategic, structural and performance variables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Hodgkinson (1992) a more specific scale, measuring strategic control expectancies, should be used in future research. We argue and empirically illustrate that such a methodology will not lead to interesting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strategic leadership’ domain. More specifically, measures of firm-specific control expectancies a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CEO's perception of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of the firm and are therefore not indicative of fundamental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CEOs. Consequently, such measures cannot give an answer to the basic research question whether and why the personality of CEO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结合虚拟企业的动态性和间续式结盟特点,探讨了信任、声誉机制在虚拟企业治理中作用。把信任区分为能力信任、善意信任、完整性信任。声誉机制和不同种类信任结合在虚拟企业各阶段作用不同。在虚拟企业构建期,能力信任是结盟合作的基础,声誉机制使得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快速选择成为可能。在运行期,主要体现为善意信任的协调功能,声誉机制的稳定功能。在解体期,完整性信任和声誉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基于企业治理模式转换的职业经理人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经理人的变迁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探索并描述这一规律是企业家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资产的专有专用性及企业治理模式的相关分析,可以清晰地得到这样一个规律:职业经理人的变迁是随着人力资本的专有专用性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企业治理模式的不断演化而进行的。即由基于传统企业及其单边治理模式的“寄生型职业经理人”,到基于现代企业及其共同治理模式的“派生型职业经理人”,再到基于新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及其治理模式的“独立主导型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地位与作用在其升级转换中发生着显著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presence of technical expertise in firm governance structure reduces reliance on contractual incentives to control the potential agency problem for executives whose responsibilities require specialized knowledge.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financial expertise in the form of a board finance committee, or a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with a financial background, tend to use lower levels of incentive‐based compensation for their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Our findings suggest financial experts provide stronger oversight and/or direction with regard to firm financial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hereby allowing firms to reduce reliance on incentive compensation. Our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board committees in firm governance, and into the benefits of common functional expertise within top management team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从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的角度看企业的组织变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变革和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变革共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企业组织能更有效地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在企业组织的变革过程中,组织结构形式的变革和治理结构模式的变革不单是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二者之间本身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程度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组织有效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企业目标有效实现的程度。企业的组织变革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当渐进的变革到达一个极限而不能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就会发生突变。从渐变到突变,再从突变到渐变,这就是企业组织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CFO制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高管人员信息为基础,对上市公司CFO制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CFO制度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并且仅有的CFO制度特征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并不显著。在促进财务高管人员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的过程中,主要不是基于提高业绩和改善公司治理机制,而是由财务高管人员在公司中的个人地位和资历决定的。从公司治理和企业制度建设角度看.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CFO制度及其功能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ecutive team 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by developing theory about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firm's dominant logic and 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including managerial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cognition). We underscore the criticality of the two key CEO‐level functions: configur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senior executive team dynamic capabilities. We develop theory on how these functions create and sculpt the management team's absorptive capacity, which in turn shapes the team's adaptive capacity. We present theory about the distributed nature of efforts for organizational renewal where CEO's 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in concerto with senior executive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will drive top management's ability to revitalize the firm's dominant logic and to achieve evolutionary fit.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