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频发的公共危机成为我国社会管理中的重大挑战。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危机应对,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形成多元治理是我国当前有效应对危机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存在着社会力量主体意识不强、整体联动乏力等问题,据此,分析多元主体的治理思维转变、促进各主体的高效联动,以实现多元主体的良好契合,探索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腐败治理有利于政府问责的落实,政府问责是扼制腐败的有效途径。农村基础设施审计是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问责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政府问责为纽带,将腐败治理与农村基础设施审计联系在一起,试图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审计的视角,寻求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治理的出现,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改革的有效工具也发生某些变革。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协同管理的过程,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共治",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的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着主体缺位和错位、独立性不够以及主体间的权重比例不够科学等问题。消解策略成为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商》2015,(49)
雾霾从2013年起就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的治理也成为热门公共事件中争相讨论的话题。作为雾霾的治理主体——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扮演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须承担起雾霾治理的首要责任。但现实是政府在雾霾治理中依然出现种种问题,本文阐述了当前政府雾霾治理现状,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责任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正确观念和意识的树立、政府问责制度、监督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确保政府在雾霾治理上做好应尽的责任,加快雾霾治理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商》2016,(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公共危机已经越发频繁,并且呈现出多领域、复杂性的特点,对于政府的危机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点出发,立足中国语境,探讨危机管理的困境,认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需要由管理理念向协同治理理念的转变,引入和调动会力量和资源,进行多元主体配合,同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培育社会资本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建立起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政府和社会部门都有明确的权限范围,是一种多元主体的有序参与和良性互动状态如此,就需要努力拓展社会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培育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各种管理要素的充分发展,提升危机的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协同治理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来发挥作用。但是实际运行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本身利益的不同,治理能力弱等因素,造成了多元主体有效进行协同治理的障碍。分析了公共危机中多元主体之间协同治理的困境,同时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健全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中形成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学者的观点认为政府不是万能的,会有政府失灵的情况发生,并可能伴随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双重失灵。分析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政策的反映以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地方政府治理房地产业进行分析总结,各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分析,本文就房地产新政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切入,从国家的中央政策到地方政府的地方行为进行分析,利用归纳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手段试图寻找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针对现有的宏观政策和微观调节手段,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政府绩效问责制的含义着手,分析了绩效问责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当前我国政府绩效问责主要存在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权责关系不够明确、问责主体较为单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相关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架构,实行问责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以及健全绩效问责的法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公众对国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心程度日渐高涨。在公共治理中,政府审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政府审计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公共治理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指出,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等原因不能行使其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谭丽丽 《北方经贸》2011,(8):107-107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均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相似文献   

12.
霍晓英 《中国市场》2013,(31):83-87
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作为主导和核心,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主体在公共危机的各个阶段相互合作,已经成为今后危机管理的重要趋势。目前,在公共危机多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多元主体的职责不清,多元主体各自所代表的多元利益、多元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多元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主体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对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多元主体最优合作形成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应当以政府为核心,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将其进行消除,从而在应对不断涌现的各类公共危机中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优。在排除障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职责,通过制度安排化解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提高各主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我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体制和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而政府制度创新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化解这些矛盾的重要方面。试图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制度落实力度、健全和完善政府问责制、改进绩效评估体制等方面阐述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4)
近年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治理的成效日益显著,学者们开始尝试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危机应对及治理模式。公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以及公民组织参与危机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更具现实可能性。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不同的参与主体入手,对比分析中日地震的灾后应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各主体协同应对公共危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臣 《国际商务财会》2022,(2):41-44+61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府环境审计是强化国家环境治理能力的有效举措。文章围绕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生态环境审计的发展展开研究,详尽分析了其当前存在的审计理念较为滞后、审计技术需要优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国际性环境审计有待强化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改进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万益顺 《商》2014,(39):50-50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即是改革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评价标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欣彤 《商》2013,(11):153-153
网络问责作为一种新型的问责方式,对于完善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制度具有重要作用。网络问责具有开放性、大众性、自由性与便捷性等特点,充分认识网络问责的现实优越性与客观局限性,可以正确把握网络问责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及其行政体制改革的积极方面,也可以认识到网络问责在我国具体的问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价。通过对我国网络问责的理性评价与思考,对于规范与完善我国网络问责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磊  李志强 《消费导刊》2011,(3):126-127
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问责是我国行政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两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属性,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依次探讨了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概念和外延、互动和机理等内容,并把互动和机理部分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崔莉  李洪山  李静 《商业时代》2012,(7):99-100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公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日益呈全方位、多元化增长,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满足公众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网络治理是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全新发展,也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网络治理的相关理念,从政府职能、公共服务主体、政府协同及公民参与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弱化的表现,并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无政府治理的传统全球治理思想受到巨大挑战,政府间合作网络尤其是新兴国家对全球治理开始享有更大发言权。政府间合作网络对非政府治理主体的控制趋势的日益加强对全球治理的长期前景造成了重大威胁。非政府治理主体只有重建自身的合法性基础、加强其价值和功能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全球治理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