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问题已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防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淳陶瓷案带来两点启迪:一是要缩短审批环节,以控制知悉内幕信息的人员.二是从内幕信息的非公开性出发,来提高披露相关内幕信息之效率.公司财务顾问应当在防范内幕交易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监管方应当完善打击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善民  杨楠  黄志宏 《金融研究》2023,511(1):169-187
并购重组中基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交易行为既是监管重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对并购公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引发了主并公司股价的提前反应,从而降低了并购公告时的市场反应,这一现象是由内幕信息泄露引起,且内幕信息主要来源于包括员工在内的公司内部人,而非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改善信息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并购重组的信息泄露问题,体现为知情购买交易的信息泄露效应受到分析师跟踪、审计质量和问询函制度的有效制约。本文研究深化了现有的并购重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为实施精准监管和防范内幕交易等政策提供了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防范证券内幕交易是市场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并购重组业已成为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少数公职人员卷入其中,内幕信息知情人士的范围也呈现愈加多样化的趋势。据此,监管方应当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披露效率,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惩处力度,运用民事、行政、刑事手段的合力共同打击这一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愈演愈烈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年来,内幕交易这一顽疾始终忽隐忽现。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持续活跃,并购重组交易规模膨胀,行业整合型并购成为市场主流。在新的形势下,加大对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活动的打击力度成为当务之急。从1993年到2010年底,证券监管机构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活跃,溢价并购衍生的内幕交易问题亟须关注。以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至2020年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并购溢价率越高,预期股价涨幅越大,内幕交易潜在收益上升,内幕交易可能越严重;第二,签订业绩承诺的溢价并购,相对于没有签订业绩承诺的样本,衍生的内幕交易更严重,高业绩承诺是表明被并购公司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信号,可能会直接推高并购溢价率并刺激股价上涨,进而引发的内幕交易就更严重;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采用股份支付方式和采用收益法估值的并购重组较其他样本衍生的内幕交易更严重。因此,合理降低重组过程中的并购溢价率,严格规范业绩承诺和收益法估值过程,防范溢价并购信息成为刺激股价获取内幕交易高额收益的手段,可能是有效遏制内幕交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     
《证券导刊》2011,(25):7-7
证监会:上市公司若涉嫌内幕交易 其重组申请将被叫停 7日,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表示,今后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涉嫌内幕交易,其兼并重组申请将被叫停。今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实行分道制,评级良好的并购重组申请将简化审批程序,而评级较差的申请将被审慎考核。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活跃环境下,内幕交易这一资本市场"痼疾"不断呈现出新动向,如行为加剧化、主体多元化等.内幕交易新动向的法律成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规制的缺陷,即内幕交易法律责任的不力、内幕信息认定标准的不足、内幕交易取证的不易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因此,应立足于这些缺陷,完善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证券交易活动中,内幕交易行为时有出现,而且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活跃环境下,内幕交易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该行为不仅损害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且严重违背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故而,我们必须要认清内幕交易的现状,发现并立足于现有防范措施存在的缺陷,完善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随着上市公司重组的增加,内幕交易现象越来越多,操作手法也越来越隐秘。对此,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下半年的重点,就是加强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相似文献   

10.
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指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不对称的交易,以违法获取利益或逃避损失,其实质是使其他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并且违背了市场的公平原则,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中所固有的一种顽疾。因此,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已成为全球证券监管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内幕交易的概念作了概述,并且对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及法理学的角度对禁止内幕交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香港地区查处内幕交易方面的相关规则及其运行状况,利用香港严打内幕交易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阐述如何更好的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发现与监管,从而更好的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非法内幕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就整体而言,内幕信息通过买卖双向非法内幕交易使交易发生日的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提高,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并购重组类的内幕信息对内幕交易发生日的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最显著,而经营合作投资类的内幕信息影响最不显著;从对内幕交易监管的视角,现行实施的监管法规无法有效遏制由内幕交易造成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且笼统的'盈罚比'监管方法无法有效遏制对公众投资者利益影响最大的内幕交易行为,监管机制有效性仍不足.  相似文献   

12.
依法从严打击内幕交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手工收集2007—2020年我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书中涉及的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数据,考察我国股市内幕交易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从中美股市对比看,我国股市中消极型内幕信息占比更低,内幕信息泄露时间更长,内幕信息泄露期间和信息公告日的收益率绝对值更低。此外,我国股市中依托家人关系传递内幕信息的比例高于美国。(2)公司外部人尤其以朋友关系传递的内幕信息致使更高的内幕交易规模和收益率。(3)内幕交易显著提高了内幕信息泄露期间相关方的股票收益率。本文丰富了内幕交易学术文献,也为我国监管机构提升内幕交易监管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2年和2013年共143个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中发生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的样本74个,发生非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的69个),运用事件研究法,在对总体样本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关联交易并购重组与非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经济后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经济后果好于非关联交易,但并购重组公告后两者绩效均有所下滑.总体而言,并购重组不但没有给股东带来财富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禁止内幕交易规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中一种非法现象,严重危害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巳对禁止内幕交易达成共识并采取了种种措施。文章在对内幕交易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对内幕交易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刘轶 《中国金融》2012,(20):47-48
2012年7月下旬,一起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引起了国际能源和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拟以151亿美元为对价,收购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股份公司(NexenInc.,以下简称尼克森)。正在有关各方紧锣密鼓地推动相关政府审批程序之时,这一交易却使国际资本市场再起波澜。美国证监会随后发布公告称,发现涉嫌利用上述并购交易相关信息从事内幕交易的行为并已迅速立案调查。这是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在加拿大爆出内幕交易丑闻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再触内幕交易"地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了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472起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并购的协同效应,发现通过并购并没有获得协同效应,股东的财富反而减少了。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幕交易、股权结构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472起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并购的协同效应,发现通过并购并没有获得协同效应,股东的财富反而减少了.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幕交易、股权结构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8.
声音     
《财政监督》2007,(9):69-69
遏制增长由偏快转过热成调控首要任务;审计将更关注国家重大项目投资效益;次贷最恶劣影响已结束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反对美将个别经贸问题扩大化实施贸易保护;杜绝内幕交易加强并购重组监管;中国经济高增长将继续保持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19.
并购重组业务中最核心、也是一直以来困惑实务界的问题就是标的资产交易定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价值和交易价格往往混淆不清。本文针对收益法评估值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的合理性问题,对2009-2011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收益法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了T检验,并结合实践经验,推导出以评估值为交易定价的唯一依据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并详细阐述了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应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的有机结合,正确发挥评估在并购重组各阶段的作用。本文最后分别针对评估领域、并购交易主体双方以及监管部门提出建议:推动评估结论由单一绝对值向价值区间转变、注重博弈过程、精简行政审批以及并购重组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理论界在具有职务关联的离职人员是否属于内幕交易罪主体、被动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是否属于内幕交易罪主体以及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是否以第一受领人为限存在分歧。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审判决案件为视角,总结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实践现状,发现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具有扩张性、任意性以及模糊性等实践问题。立法不明确、司法不重视以及理论学界的争议是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混乱的根源。在当前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下,通过限制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范围是准确界定内幕交易罪主体范围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