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定华 《经济问题》2008,(11):21-23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货币传导及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和我国转型经济的自有特征,将货币政策效应的释放领域划分为投资与消费两大部分。在阐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机理的同时,验证这两套理论在我国特定阶段的适用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对称与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和治理经济衰退的效果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特点也有明显差别。KimD .H .( 2 0 0 2 )使用Hanmilton( 2 0 0 1 )提出的浮动法,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得出的结论认为,1 979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效果不对称,而在其后这一特征则不够明显。Bruinshoofd和Candelon( 2 0 0 4)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检验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效力,却得出与美国几乎相反的结论。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是否具有对称性,目前还未见到相关的报道。本文采用LSTR模型和LM检验统计量,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1 993年第1季度至2 0 0 4年第2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在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非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宇 《当代财经》2004,(12):56-58,74
摘要押运用非结构化实证分析方法来考察我国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我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水平CPIGranger原因,但M1变动对CPI变动的贡献率只有1.5%左右。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是国家货币当局对全局经济宏观调控时所采用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对经济的影响不客小觑.文章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数据,建立了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VAR模型,并据此做了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以此研究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与1990年~2005年中国专利研发情况相关的专利授权数、实际GDP、实际专利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科研人数等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一步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同时对预测方差进行分解,对中国专利研发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交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货币和信贷两个渠道分析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时滞的成因,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2000-2006年和2007-2012年两个时期的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测算出CPI对M1、M2、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时滞,提出应从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和管理公众预期两方面缩短外部时滞,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物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是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转移变量、包含利率和股票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股票市场在活跃或低迷状态下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无论是在活跃状态还是在低迷状态,以利率为工具的紧缩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从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幅度和冲击持续期看,股票市场低迷状态远小于活跃状态。因此,在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时,要根据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门限值的大小来确定当前股票市场处在活跃状态还是低迷状态,以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对目标变量的时滞效应。其中中介变量选取的是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目标变量是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根据2000年1月到2011年1月的数据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在2-3个月左右,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对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在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永琴  李泽祥 《经济评论》2007,148(6):97-101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肖洋  倪玉娟  方舟 《经济评论》2012,(2):97-104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国股票价格、GDP、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效应为正向,即股市上涨能带动通货膨胀水平的上涨。股票市场对GDP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长期来看,则是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占主导;同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股票价格均有影响,但影响均不显著。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利率变动导致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着通货膨胀,也一定程度影响利率和股票价格。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并不能抑制股票价格上涨。增加货币供给短期内能够推动股市上涨,但长期对股市仍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我国财政赤字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5变量系统检验1978-2003年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赤字水平、实际GDP、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货币供给(M1)的决定因素.由于货币供给受包括赤字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和难以预测,我国反周期性和内生性的货币供给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国为例介绍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实践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措施,明确量化宽松政策与传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别,进而分析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理论传导渠道,并运用VAR模型考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美国基础货币量增长率的增加和联邦基金利率的降低都使我国物价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9.
波动性和非对称性是财富效应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该文以一个修正后的比较分析模型为基础,检验发现居民三种类型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住房资产的波动性最小,证券资产财富效应的波动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证券类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较强的"震荡"特征,非证券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呈现较弱的单向效应。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并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应该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和侧重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主张。  相似文献   

20.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强度的差异可能会形成货币联盟内各成员国间非对称性经济冲击的来源,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主要源于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文章尝试对广义的经济结构、国内总需求结构、经济体的金融结构、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及其特征等结构性因素如何对欧盟成员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非对称性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