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开封"三宝"之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主官瓷、禹州钧瓷、南阳独山玉、浚县泥咕咕、周口泥狗狗等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在文化强省战略引导下,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相对于省内外产业发展,河南特色文化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尤其是在产业品牌内涵建设、品牌传播、品牌营销渠道以及品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一是深挖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优势品牌;二是深化产品研发,构建完整产品链条;三是打造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区域异质性为立足点,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工具从文化产业供需结构现状、文化产业结构特征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给侧失调问题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建议:西部地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主体以提高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消除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失调;从搭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扩大区域贸易开放度、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多维打造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春平  王娜 《老区建设》2012,(10):32-35
文化产业园作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已经成为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骨干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助推器。近些年,在政府为主导和市场为主体的强力推进下,南昌产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园区建设逐步向内涵提升阶段发展,园区管理也渐趋规范化。与此同时,南昌文化产业园区也存在产业优势薄弱、集聚效应不明显、文化品牌欠缺、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业态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为此,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拓展延伸产业链、完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园区金融扶持力度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一个质的转变过程。文化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产业链,聚合大资源,推动大繁荣,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转型的经济给予宁波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宁波市在"十二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宁波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培育、延伸和整合、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并将重点推进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20个重点文化品牌、30个重点文化项目和50个重点文化企业建设,即"1235"工程。宁波市将投入百亿元用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典型代表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更成为宁  相似文献   

5.
朱春红 《开放导报》2007,(5):108-110
国内外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环渤海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品牌塑造、内容生产创新、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完善以及投融资平台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提升环渤海经济圈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天台县为例,提出了培育养生文化,发展养生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要大力挖掘特色养生文化,培育养生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六养"文化旅游,宣传养生文化品牌;重点开发产品产业链,扩大养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淮安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整体提升淮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必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管理模式,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同时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既包括文化企业,也包括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大学、智囊团和技术标准机构等),按照与文化和创意属性的关联的强弱,分为核心产业集群、外围产业集群和边缘产业集群三个圈层。集群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发展内源动力在文化资源、产业规模与结构、人才资源、投资融资、文化产品等方面动力不足,外源动力在政府规制、市场需求、金融支持、多业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动力不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下,通过合理利用政府规制手段,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协同保障,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创新文化产业投资融资,通过需求、消费、供给综合改革挖潜,增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文化人才引领作用,内外结合,创新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开发丝路文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选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链、 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由于其所依托的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地理空间发展上日益呈现出集聚特征,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因此,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湖北依托其资源优势和科教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不完善、科技融合度不高和融资模式单一等。要加快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就必须优化集群战略布局、培养集群主体、打造完整的优势产业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拓宽融资渠道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湖北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曲阜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文化旅游争做山东排头兵,全国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聚集要素,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加剧,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区域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区域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需要特色文化资源、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效的商业模式及政府的宏观引导等要素条件。文章以客家文化名城梅州为例,通过个案的解析为我国地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其品牌创新,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为例,探讨红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创新路径,认为要坚持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坚持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人文文化相结合;坚持游客欢迎与百姓受益相结合,从品牌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推广、品牌升华、品牌保护五个方面,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青海省处于摆脱粗放型生产模式的现状,更为迫切需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本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等方面探讨现期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厘清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框架下,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在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等方面对实现青海特色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集群结构演化经历了横向集聚、纵向集聚和网络集聚三个阶段;形成了水平和垂直混合的网络型文化产业链结构;未来发展呈现中心企业横向一体化发展、集群主体协同化发展以及相关企业产业链纵向协作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吴佳丽 《魅力中国》2014,(14):11-11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西安的文化产业目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发展不平衡,在此情况下西安要创新文化体制.就需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文化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以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转变,增强西安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繁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持久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赋能区域经济是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缺少全局性发展规划、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价值未充分挖掘、文化产业薄弱、创新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从坚定文化自信、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打造地方品牌特色、强化新技术支撑,以及落实资金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探索文化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同时为基层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迎芳 《山东经济》2010,26(6):133-141
山东省文化产业仅在文化资源、文化品牌、基础设施、文化产业总量、相关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潜在优势或部分优势,人力资源、资本资源要素、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企业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从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着手,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升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动漫产业可以从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找到原创素材,为中国动漫产业挖出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同时,坚持走"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的道路,尽快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动漫产品和动漫品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建立以动漫品牌设计和衍生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原生态动漫产业链,利用现代科技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手段,加快文化艺术产业开发的步伐,使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业紧密结合,以此方式推动符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